1922年,得知张幼仪怀孕,徐志摩冷冰冰地一句“把孩子打掉”,还没有让张幼仪缓过神,没几天徐志摩就失踪了。

作为一个有着强大内心的女性,她明白感情不是怜悯,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毅然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张幼仪”三个字,宣布两个人7年的婚姻解体,让诗人徐志摩去追求自己的浪漫。

张幼仪有一个很有社会地位的家族,12岁的时候就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院接受女子教育,15岁那年,她还没有结业,就被当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秘书的四哥许配给了杭州一中的一名学生,他说这名学生才华横溢,不可多得,家里又是江南富商,这个学生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也是父命难违,用他的话说:“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就这样,张幼仪辍学成了徐家少奶奶。

1918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阿欢出生,徐志摩就离开了妻儿出国留学去了,1920年的时候,徐志摩在张幼仪二哥的压力下,只好让妻子去往英国。

徐志摩有几个小孩(徐志摩一句把孩子打掉)(1)

张幼仪是这样描述当时徐志摩来接她的态度:“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一看就知道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因为此时的徐志摩正在和林徽因热恋中,无疑张幼仪的到来成了一块绊脚石,所以在张幼仪生下孩子之后就出现了开头的场景。

离婚后,徐志摩没有问及前妻和孩子的生活着落,给人感觉他很轻松,终于卸掉了这块包袱,可以全身心地去爱林徽因了。

而张幼仪则是在二哥的帮助下,在德国攻读幼儿教育,可是在1925年次子彼得不幸夭折,她悲痛欲绝,心情极度低落,这应该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候。

1926年,被八弟接回上海,带着儿子阿欢在北京继续读书,后来母亲去世之后,她就带着儿子回到了上海。

她先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哥哥的举荐下,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女子储蓄银行盘活,她用自己独特的商业头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裂变营销差不多,存钱送礼品,拉客户送劵,还打出了独特的广告语:这个时代,女人要有存款。

事实证明张幼仪就是一个商业奇才。

很多现代人都知道“云裳”这个时装品牌,它的创始人就是张幼仪,在曾经的旧上海显贵的标志就是:我的衣服是在云裳服装店做的,她将老式盘扣结合在西方学习的知识,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裁剪方法和中西合璧的时髦样式,在当时的上海风靡一时。

她的服装店生意不断扩大,在很多大城市都开了分店,成为当时的时尚潮流。

徐志摩有几个小孩(徐志摩一句把孩子打掉)(2)

到了1934年,她帮助二哥管理财务,在战乱年代她囤积了很多军用染料,有了庞大的资金积累。

1953年的张幼仪在香港遇到了一个叫做苏纪之的医生,苏纪之和张幼仪是邻居,离婚带了四个孩子,张幼仪会经常给他们帮点小忙,只要力所能及的事情她都会去援手,渐渐地两个的心也被彼此温暖了,这个时候苏纪之向她表明心意,希望可以组建一个家庭。

张幼仪虽然对苏纪之有好感,但是毕竟自己也是做祖母的人了,于是她给远在美国的儿子徐积锴写了一封信,征求儿子意见,儿子很快就给母亲回信了。

“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虽然儿子在美国是土木工程师,却从文笔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韵味,不愧为徐志摩之子。

徐积锴在美国定居,并且有四个孩子,儿媳妇张粹文也是张幼仪亲自选定的,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也让晚年的张幼仪无比欣慰宽心。

徐志摩有几个小孩(徐志摩一句把孩子打掉)(3)

1967年,苏积之陪她到曾经和徐志摩居住过的康桥故地重游。

张幼仪在《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里说:他和我坐在康桥河畔,欣赏这条绕着康桥大学而行的河流,这时我才发觉康桥有多美,以前我从不知道这点。我们还从康桥坐公共汽车到沙士顿,我就只站在我住过的那间小屋外面凝视,没办法相信我住在那儿的时候是那么样年轻。”

她在回忆中才知道自己也曾经年轻过。

张幼仪爱徐志摩吗?我觉得是一厢情愿地爱过,看看她自己的自述吧!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把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用徐志摩儿子的话说,要不是飞机出事,他父亲活到90岁都会有女人爱他,爱他的才华,爱他的诗情画意,爱他的浪漫,这些也许正如张幼仪所说,她因为爱他,才会一直为徐志摩照顾家人吧!

徐志摩飞机出事之后,林徽因只是让朋友捡了一块飞机残叶挂在家里,而陆小曼除了哭还是哭,只有张幼仪一直被徐家认可,她也是唯一替他办理后事的他的女人。

1972年,苏积之去世之后,张幼仪处理完他的后事前往纽约居住,1988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她的墓碑上刻下了:苏张幼之。

不管她爱徐志摩多一些还是爱苏积之,但是她最后觉得值得的还是苏积之,应该说徐志摩是她爱的人,而苏积之是爱她的人,这也让她有了一个圆满的人生。

张幼仪的一生有缺憾也有圆满,她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也让自己的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女人的智慧才是让自身绽放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