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在一些人的眼里,好像都是食古不化的书呆子,这真是一个误解,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一直都是行动派,实干家。比如奥勒留是罗马的皇帝,塞内卡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和政治家和雄辩家,苏格拉底是个军人,托马斯·莫尔是国王的顾问和律师。

哲学最重要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法国作家查尔斯·佩吉有个更好的解释:“哲学不上哲学课,哲学是忙着活,忙着做。”可见,懒人不是哲学家,也拥有不了哲学思维。这一点,你只要看看哲学大神就知道——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被谁流传下来的?他的学生和崇拜者,他一生都忙于各种学习和思考,以及观察世界;卡托也是如此,这位罗马元老,在罗马共和国的最后几年领导了反对尤利乌斯·凯撒的运动,他的哲学就体现在他的行为上,体现在他为拯救罗马于暴政的牺牲之中……

哲学是什么?就是吃饭、睡觉、喝酒、打扮、结婚、生儿育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忍受世界的不公平,忍受别人的无礼无知……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生活上的行为,可以判断他的哲学水准。

学好哲学,首先要明白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1)

曾有着奴隶身份的哲学家埃皮克提图说,哲学家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分辨和区分什么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正如希腊谚语中说的那样:什么是我们的事,什么不是我们的事情。基于此,你会觉得哲学思维其实并不难吧?

这也表明,我们不能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上火。这是成为一个哲学家的基本素质。

一个聪明的人,应该知道自己不能控制别人的想法,不能控制舆论,不能控制天气,也不能控制我们生为凡人的事实。我们生而为人,不能控制过去未来,但我们却控制着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对无法控制的事情的反应。而这恰恰被我们忽略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哲学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智力资源分配的方法,我们要把自己的聪明劲儿放在可能的事情上,而不是把它丢在死胡同里。

玛莎 · 努斯鲍姆说的好:“做一个好人,就是要对世界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要有一种相信自己无法控制的不确定事物的能力。”

你不能把自己当成上帝,因为上帝是最不懂哲学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哲学,学习哲学是为了知道如何更好的生活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2)

我们从在进入社会之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像在黑夜的丛林中摸索,没有方向,感到困惑。我们从本能上渴望前路清晰,不再迷茫。罗马皇帝奥勒留曾说:你四处游荡,最终意识到你从未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就是如何去生活

如果说,哲学能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如何生活的答案就在哲学之中。在一个人倍感迷茫的时候,就应该学习哲学,它给你提供建议,抚慰你的心灵。

但是,哲学往往只会提供建议,不会给你具体的方法。给你具体方法的人,都是上帝。我们这个社会,上帝很多,我也是个半路出家的上帝,因为我自知还达不到哲学的高度,但这不妨碍我去想一下。

事实上,哲学在逻辑上高于上帝,我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哲学带着较少的道德批判和虚假的优越感,而上帝会指示你这样做,那么我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我按照上帝的指示来,万一错了呢?上帝会为我承担后果吗?哲学肯定是不会的,因为哲学给你建议,至于你做,还是不做,哲学不背锅。

问题很明显,哲学是让你去探索如何更好的生活,而上帝是告诉你这样做,就可以更好的生活。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当你相信哲学的时候,你需要知道该怎么做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3)

有时候,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就会引发思想上的斗争,而找到正确的平衡仍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要点。亚里士多德曾说:关键是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情况下,以正确的数量。这似乎跟我们的中庸之道相似: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

根据一些先哲的经验,哲学的生活方式,往往兹事体大,性命攸关。因为哲学需要你做出选择,而选择往往是哲学本身。

在面对的建议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引用一下荣格的观点。荣格认为:自我在所有原型中最重要,自我拥抱着自我意识、人格影子、阿尼玛和集体无意识,可以说,完整的自我就是我们内在的上帝自我的原型是我们对自我实现的冲动的起源,它会让我们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成熟,就像种子拥有一朵花的全部潜在未来

这就是说,选择的哲学将以完整的自我为基础,因为完整自我的实现过程,是让人有意识的将我们人格的无意识,以及我们拒绝面对的部分,进行整合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信自己的选择是真实和现实的,而不是被自己的其他人格原型所驱动做出的选择。

当我们选择的时候,要保持平静,这也是哲学所提倡的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4)

现在我们有很多人不快乐,生活压力山大,我们拼命的工作,任由自己的欲望扩张,任凭舆论暴力的摆布,我们完全有理由建立一个坚固的壁垒来防止这些情况的冲击。

什么样的壁垒呢?

就是一种让你在混乱中得到喘息的壁垒。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所以理性才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理性让我们排除此起彼伏的干扰,理性帮我们建立有序,理性帮我们集中注意力。只有在理性的加持下,我们才有可能不被纷乱的选择所窒息。

这一点我们要向禅宗学习,佛教徒的理性就是追求内心的平静,这是有道理的,它也适用于我们。在禅宗里面,不管你是什么和尚,保持内心的平静是最重要的修行。不管是禅宗还是哲学,内心的平静都是通往幸福和满足的第一步。

所以,只有真正接受过这些教育的人,才能得到最美好的收获——平静。如果我们想要减少恐惧,获得自由,实现和平的状态,就不应该回避这个世界,而是建立起壁垒来过滤外部世界的影响。

这就是我们学习哲学的目的,它增强了我们在混乱无序的生活中保持平静的能力,哲学揭示了外部世界的扭曲、混乱和压倒性的本质,可以让我们识别,并且让生活变得有序,这就是获得自由的方法。

从哲学上看,拉长视线来看待事物,对生活也有帮助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5)

只要你退后一点,再退后一点,在退到足够远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让你烦恼的,痛苦的事情,看起来都不那么严重了

——这是塞尼卡他老人家说的话,你觉得如何?这就是要你保持距离。我是直到最近这两年,才真的认识到,距离是可以产生美的。比如今年疫情期间我去昆仑山,在可可西里上远眺昆仑山的时候,只见其巍峨,但是当我到昆仑山下面的时候,只看到黑黝黝的石头上一抹抹的白雪,巍峨感消失了。

虽然,当我们在一定距离上去看待事物,几乎所有的内容都会变得模糊和荒谬,可我们也不过是一只太空岩石上的猴子,存在的瞬间。这不仅不可笑,对我们甚至有帮助,如果我们真的像个太空中的猴子来看待世界,就会产生一个“总览效应”——正如柏拉图所提到的观点:从高(远)处看事情,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平静。宇航员也证实了这一点:从太空看着地球,人的焦虑和愤怒等负面情绪就消失了

所以,往后退,笑一笑。 向上看,或者向下看,感觉会好一点。不要盯着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近距离的,仔细的看。

距离产生美,没错。

任何时候也要记住,我们是人类整体的一部分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6)

罗马帝国当初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奥勒留就是这个帝国最有权势的人,不论是财富还是影响力,他几乎主宰着一切,这种绝对的权力本应该毁掉他。相反,奥勒留相信人类是为了彼此而生的,大家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人比另一个人更好,或者更重要。这一点,你可以从《沉思录》中发现他对“共同利益”的描述。

斯多葛学派对此的说法是“同情”,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我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这个角色看起来很渺小,我们都有义务互相帮助。

此外,伤害他人,或者放弃我们对此的信仰,都是对哲学和我们人类的背叛。我们必须尊重和善待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不管他是乞丐还是富翁。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行善积德。

哲学一种挑战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7)

哲学是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很难。

爱比克泰德是这么解释的:哲学家的课堂像医院,当你离开的时候不应该带着快乐,而是应该带着痛苦,因为你走进课堂时,是因为身体不舒服。

哲学不仅仅是挑战思维,实际上,哲学基本都是晦涩难懂的。如果你去研究哲学,你首先要挑战自己的核心价值感。哲学会让你质疑世界的基本假设,质疑你经常做的决定,因为你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你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可以说,哲学更像手术刀,它用来切除你身上有害的部分,也许会很疼,但切除有害部分的身体会更健康,更干净。

哲学让你重视正确的事情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8)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腐败、自私、残忍和痛苦的世界。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名誉、权力和金钱才是最重要的... ... 我们总是把追逐这种虚无的人奉为偶像,又看着他们是如何把人们引入歧途。

罗马最伟大的演说家西塞罗有个名言叫:至善至美。在拉丁语中就是最高的善。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做人要以美德行事,那么其他所有重要的事情都会随之而来:幸福、成功、意义、名誉等等。不管这种选择是容易,还是困难,这种选择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做简单的事情,或者走捷径。不过这都是懦夫才做的事情——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挑战自己的价值内核,因为它是如此的坚固,不可动摇。

奥勒留曾说:只要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剩下的就都不重要了。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呢?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么去对待别人——没有一个人是希望别人骂自己,打自己,羞辱自己,对吧?那就很简单,正确的事情就是做一些对别人好的事情。

哲学思维中的谦逊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9)

我们生活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不是它的不可预测性?是的,我们要理解生活的不可预测性就是哲学智慧的本质。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把事情往坏处想,在本质上这是一种消极态度,然而,正是这种消极态度可以拯救你的生命:我们只有把人类命运的所有问题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规避危险的未来。

所以,我们要更加谦逊的学习。哲学和科学都一样,只有承认无知才能进步。通过接受我们所不知道的,我们可以学习和发现问题。

从这个层面来说,哲学会让我们意识到,自我就是自己的敌人。我们要克服自我。为什么要克服自我?荣格说过,完整的自我,是人类一生中整合各种人格原型的过程结果——因为我们有可能被其他自大的人格所牵引,而失去谦逊的品质,这样,我们就没有办法把坏的可能摆在眼前,从而在真的遇到坏事的时候,解决它。

所以,谦逊是来自于知道我们有缺陷,但是会有努力变得更好的一种冲动,这种谦逊不仅让我们远离自大的自我,还帮助我们理解和宽容他人

富兰克林建议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但要原谅别人。但事实上这很难。因为人们通常倾向于认为自己做的很好,但不会去更深的考虑“怎么做得最好”。做得很好往往伴随着人的价值常态,这种常态实际上是有缺陷的,不完美。因为最好的,完美做法需要一个人尽到最大的努力,而没人愿意凡事都做最大的努力,所以,当你在生活中看着别人而生气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没有必要。

生活就是受苦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10)

尼采曾这么说生活的本质:生活就是受苦,生存就是在苦难中寻找意义。我们也都知道,没人能够消除生活中的苦难,但是我们可以在苦难中寻找意义和目标,如果我们的生活有了目标和意义,那么,你忍受苦难就更加容易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物质财富可能就是我们的目标,实现目标可能会让生活变得有意义。但是物质目标上的成功会讽刺我们:如果你认为实现 100元的目标就足够了,那么接着你会发现,赚1000元更好,再接着发现赚10000元更好。

所以说,拥有更多是让自己不安的表现,会自寻烦恼。所以我们要设定合理的目标,合理的目标建立的自己最大的潜能上,作为一个长远目标来看,你就可以避免纷乱的选择和频繁的追求。

专注于一个长远目标,实际上可以长久的让自己容易忍受痛苦。否则,你将永远活在需要不断满足的痛苦之中。

我们都是将死之人

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用哲学的方法给生活建议)(11)

我们会死的,很多人面对死亡会颤抖,哲学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人们颤抖。可以说,哲学就是让人们学会如何去死的。如果你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你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

我们很多人会把财富放在第一位,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着自己的财富。但一个人如果把快要死亡的事实放在首位,他就会意识到——再多的财富都是带不走的,因为时间宝贵,对生命的体验无穷尽,这种情况下,你还有心思在自己死之前,紧紧的抱住自己的财富吗?

奥勒留曾说:不要表现得好像注定你要永生。死亡是你命中注定的事情,只要你还活着,只要你还有机会,现在就要做个好人。

所以,是时候让我们来正视哲学的功能了:你必须会死,就是哲学本身的意义所在。生命如此脆弱和转瞬即逝,但是在你没死之前,不要害怕死亡,你控制不了它,你要认同死亡,用对死亡的感知来创造紧迫感,感激自己现有的生命。

所以,哲学就是为了如何生活得更好,它是为让你过上好日子,做个好人,不是在将来,不是在理想的状态下,而是就在现在,趁你没有死,赶紧行动吧。

#生活##生活哲学##心理科普##自我成长与心理健康##效率#

欣赏一部哲学短片,转自油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