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群商人,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勤奋而吃苦耐劳,在外经营,三年一归,习以故常。

黄山烧饼蟹壳黄(令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的烧饼)(1)

这是三大商帮之一的徽商,擅盐、典当、茶木。

黄山烧饼蟹壳黄(令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的烧饼)(2)

徽商的行囊必备,是一种名叫蟹壳黄的烧饼。随着徽商的足迹遍及华夏大地,这小小的烧饼既是徽商与家乡的连结,也是徽州的象征和骄傲。

黄山烧饼蟹壳黄(令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的烧饼)(3)

蟹壳黄,从古至今都受着人们的恩典和喜爱。

黄山烧饼蟹壳黄(令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的烧饼)(4)

相传1357年,朱元璋征战时,避难来到徽州一农家,饥饿难当,这家主人便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吃的他是满口生香,大为赞赏。次年称帝时,没忘这农户的救命之恩,说救驾有功,就册封为救驾烧饼吧。

而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由清代“两淮八大总商”之首、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徽州人江春张罗接待,即所谓“江春大接驾”。“江春大接驾”的第一道茶品是由江春的徽州班底构成的家厨团队根据他的精心设计并集体开发研制的烧饼,其外层酥脆,内滋润鲜香,嚼之异香可口,令舟马劳顿的乾隆顿感身心舒畅,精神倍增,并欣然御赐名“皇印烧饼”,寓意乾隆对该烧饼的喜爱程度堪比随身皇印,予之以最崇高的褒赏。

对蟹壳黄称赞有加的,还有近代陶行知。

黄山烧饼蟹壳黄(令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的烧饼)(5)

“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写下这一首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的白话诗,一句便知徽州人对这蟹壳黄的热爱和挂念。

这块得到各代名士之辈青睐的烧饼,随历史代代传下,一直保留正宗纯粹的徽州风味。而黄山山水赐予不油不腻和酥脆的口感,是蟹壳黄经久不衰的原因。

黄山是江淮山河之美的代表。

黄山烧饼蟹壳黄(令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的烧饼)(6)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烧饼蟹壳黄(令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的烧饼)(7)

这里山高谷深,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是油菜花生长的天然氧吧。每年三四月,黄山的乡村田野、山坡村头,就遍地金黄,徽州大地,数十万亩的花海美不胜收。

黄山烧饼蟹壳黄(令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的烧饼)(8)

而蟹壳黄,是用这绝佳油菜花,酿造的菜籽油制作,面团揉饼和烘烤过程对油量和水分的把握,又使得蟹壳黄酥脆好嚼、不油不腻。

黄山烧饼蟹壳黄(令乾隆让乾隆龙颜大悦的烧饼)(9)

尝一口皇帝也喜爱的蟹壳黄,品得徽州的山水和人情味。

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味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