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觉得曹操、司马懿、诸葛亮才是最厉害的,刘备却只会哭鼻子,好像没有什么本事。但到了一定年纪,再读三国,却是另外一番体会。

三国初期刘备为何隐藏自己的才能(人到四十后再读三国)(1)

刘备

第一,刘备是真的为了理想和目标,从未放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来到诸葛亮那间茅草屋前时,刘备已经四十六岁了。不要说古代,搁现在这也是多么可怕的年纪。跟曹操和孙权相比,那时的刘备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寄人篱下,除了关张两位兄弟和为数不多的几千兵马,没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力量。还整天被人追杀,屡败屡战。但他没有放弃。

刘备客居荆州,有一天在刘表处饮酒宴会。他中途去上厕所,回来之后泪流满面,刘表问原因,他说:

“我以前身子就没离开过马背,大腿上一点赘肉都没有。现在不怎么骑马,腿上竟然长出了肥肉。时间过得好快,我很快就老了,但还一点功业都没成,因此感到悲哀啊。”

“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引《九州春秋》注)

三国初期刘备为何隐藏自己的才能(人到四十后再读三国)(2)

刘关张

这事发生的具体时间不可考,但确定在公元201年之后,也就是在刘备的40岁之后。从这一年起,他在荆州一住就是7年,虽然刘表对他有所防备,但至少衣食无忧,偶尔也能喝酒打屁,混混圈子,生活也还算优渥。

这样一个年过40的男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几乎是个油腻大叔了,竟然没有一天忘记建功立业的初心,喝酒high了,上个厕所,不小心看到赘肉还要发一通感慨。

看看我们周围年过40的人,在夜总会几瓶黄汤下肚,哪个不是趁着酒劲散德性?哪个不是动辄对年轻人喷一通人生哲理?哪个不是拍着大肚皮乐呵呵地吹牛逼?

三国初期刘备为何隐藏自己的才能(人到四十后再读三国)(3)

孙权

年轻的时候,觉得追逐梦想很简单,埋头去干就行了。后来发现,人生那么长,世界那么大,有时候禁不住诱惑自己停下了脚步,有时候是迫于压力选择了另外的路。

40岁的时候,他没有忘记年少时想要做的事,没有沉迷于眼前的轻歌曼舞,更没有因为四处辗转流离而垂头丧气。他心中所想的还是少年时未曾实现的梦。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哭过过就算了,没有像我们一样,只会感慨“如今我们在深夜里,饮酒,杯子碰在一起,只听到梦碎的声音”。而是真的去行动,抗曹操,取荆州,攻西蜀,历史真的留下了他的名字。

三国初期刘备为何隐藏自己的才能(人到四十后再读三国)(4)

老年的刘备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这一年,他正好60岁。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60岁时,谁能说出自己一生的巅峰在哪里?谁能从40岁开始还在不停地奋斗,不撞南墙不回头?

第二,刘备是真的仁义。一直以来,都有人说刘备是假仁假义。这个就是毫无事实根据的瞎猜测,我们评价一个人要讲事实。

第一件,刘备在夷陵战败后,撤退到永安宫,负责防守江北的黄权后路被吴军切断了,无法和刘备的军队汇合。他不愿意投降东吴,于是一扭头带着部队去北方投降魏国了。曹丕很高兴,对他很好,还问他:刘备会不会怪罪他、继而迁怒他留在蜀地的家人,把他的家人满门抄斩什么的。黄权很肯定的说,决计不会,刘备不是那种人。蜀汉这边听说了黄权投降的这件事后,有关部门就要依法去追究黄权家人的责任,报告给刘备时,刘备叹了口气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不允许追究此事,对待黄权家人的待遇,一如既往。黄权留在蜀地的儿子黄崇,后来还入了尚书台,担任尚书郎的官职,最终在邓艾入蜀时战死于绵竹,为国捐躯。

三国初期刘备为何隐藏自己的才能(人到四十后再读三国)(5)

曹操

第二件事,吕蒙袭击荆州,驻守重镇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居然献城投降,关羽进退无路,兵败被斩。这件事就严重了,刘备结拜的二弟关羽因此被东吴杀了,按律也应当追究家人的责任,可是当糜芳的兄长糜竺把自己绑起来去见刘备时,刘备却亲自为他解绑,认为弟弟的事情,和哥哥无关。对待糜竺,也是一如既往。

拿这两个事和曹丕于禁之事、孙权陆逊之事比一比,你想,刘备能是伪君子吗?

三国初期刘备为何隐藏自己的才能(人到四十后再读三国)(6)

曹操与刘备

曹操,官宦世家,孙权,携父兄余威,只有刘备以编草鞋出身而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而立。刘备,真英雄也!最后以曹操的一句话结尾: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