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诗词提高记忆力(每天一首诗培养好习惯)(1)

快乐资源库 陪你一起成长

夏日绝句

[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每天一首古诗词提高记忆力(每天一首诗培养好习惯)(2)

李清照画像

今天讲的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夏日绝句》。

“夏日”,就是夏天的意思。“绝句”,就是由四个句子组成的诗。

这首诗讲的是:活着的时候要做人中的豪杰,死去之后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直到现在还在思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逃回江东。

背诵窍门

下面我教给你一个背诵小窍门。背诵诗歌需要先熟读,这你肯定知道,可是,有的时候明明已经读了很多遍了,背的时候却卡在第一个字想不起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采用 “首字谐音记忆法”来提醒自己了。“首字谐音记忆法”,就是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串起来,再通过谐音和联想来记住它。就拿今天的这首诗来说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什么呢?“生、死、至、不”,你可以通过谐音,把它记成是“生死值不”,就是生死值不值得的意思。你可以想象,项羽在乌江边拔剑自杀之前,问自己说:“生死值不?” 是不是很容易就记住了?

记住了这首诗每句话的第一个字,再加上对于整个故事的理解,背起来就一点都不难了。

每天一首古诗词提高记忆力(每天一首诗培养好习惯)(3)

背诵窍门

诗中人物及故事

诗里写的项羽是谁呀?江东又是什么地方?他为什么不肯回去呢?

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于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他一个南方人,却长了个将近1米9的大高个,力气还贼大,让人看了都害怕。

项羽是楚国的贵族,他从小跟着叔父项梁生活,小时候也不喜欢学习,什么习武练剑兵法,学了一半就不乐意学了,不过项羽从小就志向远大,见到秦始皇就觉得这皇帝不太行。还说出了那句千古狂言,彼可取而代也。

故事要从农民起义反秦说起,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同年9月,项梁和23岁的项羽也跟着蹚浑水,在会稽(今江苏苏州)举旗造反,这是他俩反秦日记的第一天,项羽这小子反秦第一天就一对100,把会稽郡守殷通给做了。这一战项羽成功虽未出道,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还招揽了8000个小弟跟着他混,就这样项羽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兵。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9月,楚怀王让宋义当老大,带5万小兵去救赵国,结果宋义叛变了,项羽手起刀落就把宋义割了,随后带着兄弟们就去干秦军和秦军血拼的地方叫巨鹿县,属邢台市平乡县地区,章邯、王离带着40万人围攻巨鹿,章邯、王离都是秦军名将,而项羽只有5万人马,这么多人谁看了不怕,项羽却在这个时候带着士兵们把锅砸了,船沉了,破釜沉舟,只带着三日粮草和秦军作战。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士兵们带着必死的决心奋勇向前,一个个战斗力爆棚,最终成功击溃了秦军主力。秦军投降了,此战是项羽真正的成名之战,战神光辉夺目耀眼,只有24岁的项羽成为了各路义军的真正老大。

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的最后一战终于打响,第一场项羽对韩信,项羽引兵10万,先与韩信大战,项羽军退到壁垒坚守,刘邦乘胜领大军将项羽重重包围。项羽军在垓下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够,又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四面包围,刘邦这个老六还带着小弟们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以后,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那叫一个伤心,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项羽一路突围逃脱,再次杀出重围,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已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还把自己的马送给了亭长,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然后挥刀自刎,死于公元前202年,享年30岁。纵观项羽的一生,有人说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有人说他是只知用武不安机谋的匹夫。

这就是项羽的故事了。

诗中“生当作人杰”中的“人杰”指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张良、萧何和韩信。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说他们帮助自己平定了天下,是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中的“鬼雄”也有出处,这其实来自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一首诗——“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想要表达的也是爱国之情,即使自己为国家战死,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李清照用这三个故事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这种感情你从这首诗里感受到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