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汪伦宇 喻晓璇 曹俊杰

发自土耳其马拉什

道路上仍然扬着灰尘。道路旁边,30岁出头的易卜拉欣披着一条毛毯,上面印着土耳其应急管理部门“AFAD”字样。

易卜拉欣已经蹲守了足足两天半,眼神苍白望向前方。他的妹妹、女儿和母亲仍然被埋在面前的建筑瓦砾堆中,生死未卜。

经常看到数字3和1(看见数字3和4了吗)(1)

远观易卜拉欣原来的住所倒塌后的现场

2月6日凌晨地震来袭时,他一家7口人都住在马拉什(Kahramanmaraş)市中心一座公寓的三层楼中。熟睡中灾难突然降临,全家都没能在第一时间逃脱这幢公寓楼。接下来的40多个小时里,易卜拉欣一家被迫蜷缩在各自早已变形的卧室里,在各式家具、墙面和地板形成的空隙中为生存空间而艰难腾挪。初始的震惊和恐惧过去后,他们开始用勉强恢复一些的体力发出叫喊。

来自以色列国防军和民间的两支救援队于8日凌晨赶到马拉什后,处在相对外侧的易卜拉欣和妻子首先被发现。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们成为当地首批获救的受灾居民之一。然而,这个7口之家中还有3人被压在相对较深的位置,迟迟不能被挖出。

这幢居民楼并不是垂直崩塌,而是朝水平方向倒下。这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居民在震后第一时间得以幸存,没有当场死于垂直砸落的水泥和钢筋等建筑结构。但他们面临的危险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数十个小时将成为一场赛跑,一场居民和救援队员与寒冷、饥饿和干渴的角力。

这堆瓦砾附近,三四辆红新月标志的急救车正盼望生命的奇迹,它们时而鸣笛在瓦砾中穿梭。但更远处,绿新月标志的殡仪车也在沉默等待。

易卜拉欣脱离险境后无法选择离去,安排好获救的妻子和子女之后,独自坐在路边。气温低至零下,他却依然穿着室内的衣服,仅在肩膀上披了一条毛毯。气温、灰尘和嘈杂的现场人声,都已不能扰动他的注意力。救援队员暗绿色的身影移动到哪里,他的目光就向哪里转动。

“我已经在这里守了两天半,要等到他们(家人们)都出来为止。”看见与救援队员交谈的澎湃新闻记者,易卜拉欣主动过来攀谈。

“过去两天一直在下雨和雪,你问我冷不冷,那这些还被埋在里面的人呢?他们身上甚至连外套都没有。”易卜拉欣眼角一直噙着泪水。尽管在旁的救援者解释说,他的情绪比起两天前已经“平复了许多”。

“你看到那里写着的数字3和4了吗?那就是我妹妹的卧室。”他的眼神被土黄色废墟中鲜艳的油漆标记牵引着。这两个彩色的数字很可能是救援队作业时为区分大楼层体结构而作的记号,3号的位置应为易卜拉欣妹妹卧室的天花板。一分一秒过去,易卜拉欣与救援队一同等待着这堆瓦砾下发出的生命讯息。

经常看到数字3和1(看见数字3和4了吗)(2)

图中数字3和4的标记处原系易卜拉欣妹妹的卧室

就在易卜拉欣转身离开的片刻,传来了救援队在此救出第18位幸存者的消息。

那是一个只有10岁的土耳其小男孩,与易卜拉欣一家埋在了同一座楼中,此时是地震后的第一百个小时。但根据现场以色列救援队人员推测,截至当地时间2月10日晚,在这栋楼的废墟之下,仍有“数百人”被困。

本期编辑 周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