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可分三个阶段,从盘古氏到黄帝是神话时代,从黄帝到大禹是传说时代,大禹以后到今天是信史时代。其中,黄帝和大禹是两个重要的分水岭。包括如下十六位开天圣人:
盘古氏,开天辟地
上三皇:上古时期的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
下三皇:有巢氏(巢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
五帝: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青阳氏(玄嚣帝)、高阳氏(颛顼帝)、金天氏(挚帝)、高辛氏(喾帝)、陶唐氏(尧帝)、有虞氏(舜帝)、夏后氏(禹王)
在这里,我将重点介绍对华夏文明影响最大的其中十位圣人。
盘古氏,距今四百万年。其功绩是“开天辟地,分阴阳”。盘古氏是告别混沌从洪荒走来的第一人,在此之前还没有人类。但是应该有古猿,以及其他脊椎动物、虫鱼鸟兽,是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开天圣人。
天皇氏 ,距今二百七十万年, 兄弟十三人 ,出生在天灵山,都城天都,功绩是“有数字”。天皇时期,人类已经知道了“多少”,有了数字的概念,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因十天干,故称“天皇氏”。
地皇氏,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兄弟十一人,出生在熊耳山,都城龙门。功绩是“定三辰,分昼夜,有岁月”。地皇氏不像现在的人有工作忙,他们可以天天在吃饱肚子后就专心观察日月星和虫鱼草木。所以知道了“一岁为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十二地支,故称“地皇氏”。
人皇氏 ,距今七十万年,兄弟九人,出生在荆马山,都城九城。功绩是“出旸谷,分九河,衣兽皮,族内群婚”。人皇氏时期数字有了,日月星会看了,岁月知道了,活动范围就大了。他们可以去到海边看看,跑到山上转转。活动范围大、影响也大,称“泰皇氏”或“大皇氏”。又因为配齐“天、地、人”三才,又叫“人皇氏”。
有巢氏
有巢氏,巢皇是也,距今三十万年,出生在九嶷山,都城苍梧。主要功绩是“构木为巢,族外群婚,编堇而芦,葺灌而扉,涂茨翳以蔽风雨”。三十万年以前,气温比较高,大气含氧量高,雨水充足,植被十分茂盛,野兽也多,人类面临着被猛吃光、被灭绝的危险。这时候,有巢氏教会天下人民筑巢而居,从而幸存了下来。筑巢而居,故称“有巢氏”。
筑巢而居,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因为居所固定,迁徙不方便,需要囤积大量的食物。那时候人类以狩猎为生,囤积的肉食,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保证新鲜。不象以前如同动物,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一直都可以吃新鲜食物。筑巢而居之后,新鲜食物就无法得到保证。怎么办呢?第六个开天圣人“燧人氏”应运而出,“燧石取火”,教天下人民使用火。火使用的根本功能,就是为了给不新鲜的食物去腐去臭。“燧石取火”,故称“燧人氏”。
燧人氏,燧皇是也,距今十万年,出生在昆仑山,都城燧明。主要功绩是”钻木取火,燧石取火,观察天象,河出图、洛出书,结绳纪历,分禽兽虫豸,定北极星(那时候的北极星是织女星),分三桓”。同时期还有两个有名的女人“弇织氏”和“华胥氏”,燧人氏和华胥氏生了伏羲氏。
随着地球气温的下降,茂盛的原始森林生态开始退化,同时,因为人口的增加导致对食物的需求增加。“绳结以为网罟,以畋以鱼”,完成这样工作的,是华夏民族的第八位开天圣人“伏羲氏”。
伏羲氏,羲皇是也,距今三万年。出生于石楼山,都城宛丘,以玉华子为师。其主要功绩是“作八卦历以通神明(又名“六十四卦历”,以八为数,384天为一年),作结绳而为网罟,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族外群婚”。
伏羲不是爬在地上的大蜥蜴,而是由于网的动物吃不完,暂时圈养起来,随时庖厨了吃。因为已懂得庖厨,称“疱羲氏”,又叫“伏羲氏”。
同时期还有一个有名的女人“女娲氏”,伏羲氏和女娲氏生了神农氏。
因狩猎过度,导致了猎物供给的减少。原本靠狩猎怎么也吃不完的小动物们,变得越来越少。人类面临着食物短缺的问题。本来吃肉的人类,不得不转型为吃草,从狩猎转向了采集。相比狩猎而言,采集要求的技术性更高。大多数的动物,抓到都可以吃。但是植物不一样,有些植物吃了会中毒。为了识别哪些草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华夏民族的第八位开天圣人“神农氏”,完成了这项杰出的工作。
神农氏,炎帝是也,距今一万五千年,出生在常阳山,都城成纪。以赤松子、九灵子和广寿子为师,以刑天为相。主要功绩是”尝百草,著《神农本草经》,制耒耜 ,创日历(以九为数,729日夜即364.5天为一年),种五谷、稻、黍、稷、麦、菽 ,造雅琴 ,养家畜,创婚姻,制陶,以麻为衣,日中为市”。
神农不仅完成了对百草和谷物的识别鉴定,还发明了基础的农业耕作技术。这是采集文明到农业文明的划时代转折。神农尝百草,并不是为了采药材,药材只是采集农业的附属成果。因为发明农业,称“神农氏”。同时他也是一个用火的高手,又称“炎帝”。
人口的快速增长,摧毁了采集文明经济残余,在黄帝时期,华夏民族的农业文明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新增人口,为了开垦更多的耕地,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这时候,不仅是人口的迁徙,还有一系列生产生活资料的迁徙。这迫切地要求运输工具来支撑这样的经济生态。所以车轮被黄帝发明了出来,以车作为运输工具,是交通媒介技术的一项划时代变革。
轩辕氏,黄帝是也,距今七千五百年,出生于太华山,都城云岩。以广成子、宁封子和容成子为师,以风后为相。命仓颉造字,命伶伦做箫管乐(五音十二律),命大挠创甲子历法(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命风后演兵法(奇门遁甲),造指南车,与岐伯、雷公、素女著《黄帝内经》,造宫室,做衣裳,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定嫁娶。
轩辕氏是华夏民族的第九位开天圣人,因为发明了车,故称“轩辕氏”(轩辕是车的代称,轩和辕是车的两个主要部件,横木叫轩,纵木叫辕)。他完成了后世几千年,基本的农业文明形式和社会文化制度。
农业的繁荣,导致人口的兴旺。人口多了,又因为繁衍了很多代,可耕地短缺成了大问题,开疆拓土也是黄帝之后的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主要做的事。
青阳氏(玄嚣帝,又名少昊),距今七千年,以句芒为相;
高阳氏(颛顼帝),距今六千五百年,以赤精子为师,以共工为相;
金天氏(挚帝),距今六千年,以蓐收为相;
高辛氏(喾帝),距今五千五百年,以图录子为师,以祝融为相;
陶唐氏(尧帝),距今五千年,以务成子为师,以皋陶为相;
有虞氏(舜帝),以尹寿子为师,以后稷为相,距今四千五百年;
当开疆拓土已经达到了极限,提高土地利用率就成为必然选择,大禹就应运而出。
大禹,又称禹王,距今四千年,生于嵩高山(又名“崇高山”,笔者就出生在这),都城阳城。以真行子为师,以伯益为相。大禹治水,劳身焦思,三过家门而不入。定九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铸九鼎(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修定日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称为“夏历”(我们今天用的阴历就是夏历)。禹治水有功,故称“大禹”,“禹王”。因其开创的朝代叫“夏”,又称其为“夏禹”“夏后氏”。
大禹治水,并不只是抗洪抢险,实质上是农业文明的一次深层变革。大禹把靠天吃饭的自然农业,升级到了灌溉农业。让一些原本无法保证收成的土地,变得可以旱涝保收。这样扩张的新增人口,就可以在驯服后的土地上生活,这个成就使得华夏民族的人口大幅增长。
大禹所发明的灌溉农业,对人类的影响十分深远,成为后世各个民族都存在大洪水的神话传说的原型。
从华胥氏(燧人氏时期)到夏后氏(大禹)完成了华夏文明的奠基,所以称为“华夏文明”。
附:笔者岩舟,华夏文化的拥趸,因敬仰船山先生“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精神,故命“岩舟”。岩者山也,舟者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