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广电·回澜听涛·9月7日讯】
9月7日,青岛市委召开“六个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坚持规划引领,细化思路举措,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抓好落实,推动“六个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六个城市”实施意见、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六个城市”的落实落地“施工图”加速绘制。
打造“六个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具体支撑。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重点要在打造“六个城市”上集中发力、全面推进——
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五年后的青岛是什么样子?
就是“六个城市”描绘的样子,这就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1
“六个城市”明确青岛发展支柱
“六个城市”,既是青岛的发展目标,也是点名青岛优势支撑的发展路线图。从实体经济到创新驱动、从海洋优势到开放大势、从城市治理到共享发展,“六个城市”均有布局。
实体强则经济强,提升经济,产业先行。 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位列“六个城市”之首,含义不言自明。
根据《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青岛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2022年上半年,青岛全市生产总值为7070.35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6月份当月增速达到14.5%。
良好的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是否有一批自主的科研力量关系到经济的成色。在青岛描绘的“六个城市”发展蓝图中,对科技的重视也随处可见。
例如青岛在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中提出的“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在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中提出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城市创新能力保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前10名”,都是对岛城创新力量提出的明确要求。
青岛汇聚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顶尖科研力量,不断将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今年上半年,青岛海洋产业实现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32.6%。
创新驱动方面,在工信部公示的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拥有97家,位列全国地级市第4,青岛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列全国第10,进入第一梯队。
开放是青岛的最大优势。青岛提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目标,依托涉海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城市,打造多样化的中心和平台,不断扩大自身“朋友圈”和影响力。
青岛依托上合国家战略,抢抓RCEP机遇,并积极搭建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国际平台。截至2022年6月,青岛市与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2022年前7个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999.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5.3%,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5位。
2
“六个城市”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六个城市”绘就的城市图景,归根到底是要让这里的人生活更美好——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捷,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些都是“六个城市”点名的发展目标。
而要创造出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共享成果,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是重要抓手。
根据部署,列入2022年的攻坚项目共有1225个,上半年计划建设项目862 个,1至7月份建设项目1080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重点低效片区在建项目已有159个,新建64个、续建95个、已盘活低效用地1.47万亩;
交通整合上,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重启,十年 “断桥” 迎来新生;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海尔路-银川路立交、枣山东路拓宽,铜川路打通等市民呼声较高的重点工程,也将在今年底实现主线通车……
一批谋划多年的关键性枢纽项目启动实施,一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全力推进,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为城市发展释放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能、完善了新功能、塑造了新环境,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城市正逐渐清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实现“近悦远来”的宜人愿景,现代化治理同样重要而迫切。而青岛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总目标,治理现代化更是应有之义。
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上,青岛力争以“一张网”兜住社会治理要素,全市划分基础网格1.4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5万名,在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无缝隙的同时推进多网融合,创新实施平台系统、数据资源、工作机制等六项融合。
此外,文明一直是这座城市最深层的底色、最优雅的气质、最美丽的风景。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载体,青岛“内外”兼修吹响文明号角。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创建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青岛城市文明程度和国际美誉度。
既要有“颜值”,又要有“品质”,日有所新的青岛正沿着所画蓝图步步迈近。
3
作风能力是关键,实绩实效是评判
“六个城市”是未来五年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航标,青岛能否完成既定发展目标、实现能级跃升,关键就在于“六个城市”能否落实落地、见好见效。
锚定“六个城市”,青岛还有很多苦功要下:从外部环境看,处于全国城市竞争最激烈区间的青岛,未来与宁波、无锡、长沙、郑州的直接较量还将继续;从内部结构看,青岛在发展实体经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等方面,都亟需破题。
例如在实体经济愈发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宁波制造业强劲依旧,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五成多。青岛则终于踏上了回升之路,2021年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5.9%,近年来实现首次提升。但从去年数据来看,宁波的工业增加值领先青岛近2000亿元,青岛要追赶上宁波,需要项目落地带来的实绩。
而项目,也是“六个城市”落实落地的最终承载。
在8月26日召开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调度推进会议上,青岛明确提出,必须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定不移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产业、促发展、谋未来的意识,在招商引资上下更大功夫,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在经济下行新增压力加大、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的当下,找到好项目、落地好项目、达产好项目,就是作风能力的最佳校验场。
如何让人民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同样也是作风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六个城市”的终极目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这是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行动。如何在创建过程中,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治理“乱”的现象、做好“美”的文章,让群众切实看到创城带来的变化和实惠,是作风能力的另一大主战场。
作风能力什么样,“六个城市”就落实成什么样;“六个城市”落实的怎么样,未来的青岛就怎么样。青岛城市发展新征程中,“六个城市”指明航向,要到达预期中的彼岸,作风能力是关键,实绩实效是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