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外国服装品牌涉嫌辱华言论,被中国人民相继抵制。中国人民在是非曲直面前是看的见,摸得清,触得到。中国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贾湖时期,就已经出土了蚕丝蛋白的遗残物,中国人民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有基本的编织工艺。

河南博物馆之宝骨笛(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贾湖骨笛)(1)

中国人民1987年12月,河南省文物部门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宣布了在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中发掘出土了距今约9000年的古笛。据当时发布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黄翔鹏先生用一支整体完好的七孔骨笛吹奏响了河北民歌《小白菜》而惊艳四方。贾湖骨笛也从此走入人们的世界,从而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河南博物馆之宝骨笛(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贾湖骨笛)(2)

贾湖遗址发觉出土的骨笛,时代最早可推测到公园前7000年,这也就说明9000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学会如何利用动物尺骨制作能够演绎吹奏的笛子。从地域范围来看贾湖文化大致与传说中的太昊氏一致,虽然贾湖文化早于太昊氏创造的大汶口文化,但与其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此外,贾湖文化与太昊氏一样也具有许多与太阳有关的内容,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鸟类骨骼也与太昊氏所崇拜的凤鸟图腾也具有一定联系。

河南博物馆之宝骨笛(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贾湖骨笛)(3)

贾湖骨笛的早期遗址可追随到9000年前,这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骨笛上所钻的音孔直径最小处仅为1毫米。如此坚硬的骨制材料,石器时代的古人到底是如何钻透呢?又运用到了什么工具?9千年前的中国古人数学算数知识到底处在什么位置呢?如此精准的音高和音节又是如何产生的。

河南博物馆之宝骨笛(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贾湖骨笛)(4)

总之,贾湖骨笛是级湖北曾侯乙编钟后,中国音乐考古界的重大发现。作为出土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出土量最多、现今还能演奏的乐器实物,必将推动中国音乐史和中国古代文化一个上升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