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趟深圳南山博物馆,很幸运,恰好近段时间河南博物馆的众多国宝在深圳南山博物馆展览,有幸在广东目睹到河南博物馆的众多宝物,今天我要介绍的是进入展览厅后看到的第一件国宝——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1)

骨笛

贾湖骨笛是河南博物馆的九大镇馆之宝之一,它的出土意义重大,特别是对音乐界。它出土时震惊了音乐界,一根小小的笛子又为何如此能力呢?

一、贾湖骨笛的艺术特色1、骨笛材质特色

贾湖骨笛出土于1984年,到2001年总共发掘了七次,出土的骨笛有30多支。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完整的,剩余的有残器,也有半成品。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2)

骨笛

现在我们都知道出土这件文物是乐器,但是当时出于时如何判断它是笛子呢?

仔细看着骨管可以发现,它两端是洞通的,上面开有一些列的侧孔,这与我们现在的竖吹单管按孔乐器是相吻合的,可以认为为乐器是没错的。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3)

骨笛底部

贾湖骨笛经过碳14检测发现它是距离现在有8000-9000年。出土的30多件骨笛,制作的时间不同,但是最晚的距离现在都有5000年左右。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4)

年代如此久远的遗物居然可以遗留下来,而且出土后居然还可以吹奏,这不得不让人震惊。而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和制作骨笛的材料有很大关系。

制作骨笛的材料多选用鹤骨,鹤骨的硬度很大,相当于人骨硬度的30倍。正因为鹤骨的硬度较大,所以才会经常用鹤骨做功能性不强的乐器。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运用硬度大的鹤骨制作骨笛,才让它就算在今天依旧可以吹出优美的曲子。

在1987年那次测音中,专家用M282:20号骨笛吹奏了《小白菜》这首河北民歌,而且吹奏出来的音高很准,音色嘹亮坚实,这首小白菜的录音保存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5)

2001年的时候又用了M511:4号骨笛测音,演奏了《梁祝》、《沂蒙山小调》等多首歌曲。

有专家认为,出土的所有完整的骨笛都是可以吹奏的,而且它们还是可以和现代乐队进行兼容的远古乐器。九千年前的乐器和现代乐队的融合这是一件多么奇妙和不可思议的事情。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6)

河南博物馆华夏古乐团贾湖骨笛仿制品演奏

2、骨笛的造型特色

上文提到过,骨笛基本是用丹顶鹤的骨头制作。具体采用的是它们的尺骨制作。鹤的尺骨细长、壁薄而且中空,这样的特性简直就是天然理想的发音之管。

骨笛在造型上基本保留尺骨的造型,所以它与现代的笛子不同。现代的笛子是有比较先进的加工技术进行加工,一般是直筒状的,骨笛保留尺骨原本形状,大多数都是呈现弧形,两边翘起,而中间凹进去。骨笛的设计完全采用的就是自然生物中的原材料,一方面省去了加工步骤,另一方也很符合绿色设计的理念。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7)

骨笛

骨笛基本长度在20cm左右,管径是1.1cm左右,比现在的笛子是要短些。

出土的骨笛中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它们的长度参差不一,孔数也不同。长短不同的原因自然是因为鹤有大有小,所以他们尺骨的长度也是不同。

在所有出土骨笛中,七孔的骨笛较多。分别有二孔的1支(M521:1),五孔的1支(M341:1),六孔2支(M341:2和M344:5),七孔的15支,八孔的1支(编号M253:4),无孔的3支。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8)

二孔的1支(M521:1)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9)

五孔的1支(M341:1),六孔2支(M341:2和M344:5)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10)

七孔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11)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12)

3、骨笛的加工工艺

古人们将抓来的禽兽吃了后,留下他们的翅膀和腿的骨头,将两边的骨关节去掉,吸干里面的骨髓,再将两端磨平,大致的骨笛就做好了。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13)

接下里就是精加工,古代没有现代的加工机器,而鹤类的尺骨的硬度很高,接下来的精细加工才是显示古人大智慧的时候。

从出土的众多骨笛中可以发现,骨笛在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中形状基本固定,有同墓出土的骨笛中居然存在相差五百多年的骨笛。说明骨笛是代代相传之物,可以使用很久。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14)

同时,发现骨笛上面有一些刻线,这些刻线是为了设计开孔的距离而划上的,也由的骨笛上可以看到修改设计而重新刻上的线。由此看出,骨笛的制作是要先测量计算孔之间的距离和位置,然后在寻找比较坚硬的材料当做钻头去开孔。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15)

贾湖遗址出土石钻头

开孔的时候,开好一个孔就要进行试音,如果音不准的话要在旁边开一个小孔进行微调。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有的的骨笛的打孔旁边会有一个小的调音孔。

根据专家的们的研究,骨笛开孔的工具应该是水晶或者比较硬的石头,在开孔的时候采用的是螺旋往复转动。

这是一项技术活,因为发现M282:20号骨笛,它的小孔直径居然才3毫米。这么小的直接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只是开孔或者还好说,但是我们发现很多骨笛上面居然还有纹饰和图案,甚至有的骨笛上还有题字。要在这么硬而光滑的尺骨上雕刻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古人工匠真是技术高超。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16)

制作好骨笛之后,并不会直接用来吹奏,而会将骨笛放在房柁上,让它在镶坑的烟气下熏半年左右,让骨笛的笛身变成暗红色,到此为止一个完整的骨笛才算制作完成。

对于骨笛的加工制作,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制作技艺,还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丹顶鹤的大小不一导致尺骨的大小不同,这就需要制作每次制作骨笛的时候要重新计算和测量开孔的距离,并非像现代工艺那样做出模子可以成批生产,而做好后还需要等待半年,做好一根完整音准的骨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二、骨笛的音阶问题

在几千年前,我们不能奢望史前先民对音阶和调高有多高的认识,但是我们不能小看了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骨笛出土的时候很多音乐方面的专家对骨笛进行了测音,也有很多专家发表了相关的文章。

黄翔鹏先生提出的结论是:骨笛的音阶结构至少是六声音阶,也有可能是七声齐备的、古老的下徵调音阶。

童忠良先生根据结合对另外两支骨笛(M282:21, M78: 1)的音孔设计特点,认为构成以4孔(D)为宫的六声清商音阶或七声清商音阶可能性最大。黄先生认为骨笛具有多宫演奏的可能性,六声清商音阶肯定存在及七声清商音阶的很大可能性,并表明六声新音阶及六声、七声古音阶存在的可能性。

也有音乐学者们通过对7支骨笛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它们有三种C、D、A三种调高和四声、五声、燕乐六声和清乐六声音阶。

而通过对贾湖三期五支有代表性的骨笛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骨笛音阶是一个从简到繁的一个过程。如果把这些音阶进行排列就很清楚了。

贾湖骨笛有什么传说(九千年前的笛子)(17)

贾湖骨笛各期音阶对照表

三、总结

贾湖骨笛的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能够吹奏的乐器。贾湖骨笛让中国的音乐源头瞬间推前了几千年,它的出土证明了中国已经有九千多年的音乐史。

贾湖骨笛这支小小的笛子也蕴含了众多的中华文化,骨笛的材质取自丹顶鹤,丹顶鹤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上一种高贵的动物,它是长寿和高洁的代表,是仙人的坐骑。在中国画中也经常将松和鹤一起出现,来表现圣洁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思茹; 马东明贾湖骨笛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美与时代(下) [J] 2019年01期

2、徐会高; 陈宁论舞阳贾湖骨笛的超前性北方音乐 [J] 014年06期

3、霍锟贾湖骨笛乐音初义北方音乐 [J] 2017年07期

4、曹汉刚; 祝容神奇的远古贾湖骨笛收藏家 [J] 2010年03期

5、韩新莉贾湖骨笛究竟有多少神奇美与时代(上半月) [J] 2008年01期

6、刘正国中国贾湖“骨龠”的出土、仿制与舞台呈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J] 2014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