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师写的《射雕英雄转》中有个桥段,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那么,郭靖这个傻小子究竟被宰得有多狠?
我国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为主要货币,上古时期还有用贝壳。与宋、明、清的银本位制不同,在宋以前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就是在宋代,由于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
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清的银价为标准。
铜钱的基本单位是文,换算上每十枚为一朋,一百文为一串,每一千文为一贯。这个等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变化不大。比如宋朝时,贯有“足贯”和“省陌”之分,足贯=1000文,省陌=800文或者770文或者700文。
那么,一两银子值多少文铜钱呢?我们一般有个通俗的假设,即一两黄金=10两银子=10贯(10000文)铜钱,即1两银子=1000文铜钱,但是实际上这个假设不能成立。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价,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相对来说金银之间的比价还算稳定。
白银与铜钱之间,以清朝为例:
《红楼梦》虽然写的是明代的事,但成书在康熙雍正年代。《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听说,也就罢了,半日又问:“老太太屋里几个一两的?”凤姐道:“八个。如今只有七个,那一个是袭人。”王夫人道:“这就是了。你宝兄弟也并没有一两的丫头,袭人还算是老太太房里的人。”
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五百。
也就是说贾母有八个每月一两银子的丫头,宝玉有七个每月一吊(1000文铜钱)的丫头,再参考小丫头五百文铜钱每个月的情况,那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作为贾母的丫头应该至少比宝玉的丫头晴雯麝月这样的丫头月工资要差距一倍才对。
清初由于还存在战乱,社会经济处于恢复期,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2000文铜钱。
到了乾隆中期,由于社会安定且存在贸易顺差,流入了大量的白银。在当时,1两白银可以兑换700到1000文铜钱;在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一吊钱,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在清朝末期的时候,由于战争和赔款等原因,银价开始上涨,1两白银可以兑换5000甚至到7000文铜钱。
现在,白银已经成为工业品,基本失去了货币的功能。但是,作为工业品的白银依然价格不菲。
如果把古代的白银换算成现在货币,那么,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呢?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宋以前,中国缺少白银,因而白银的价值相当高,一两白银可兑换的铜钱大大超过明清时期。
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按照一两银子折2000文铜钱,就可以买4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4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现在某宝上一般东北大米是10公斤49.9元(双十一除外),也就是说在贞观之治时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一万两千元的购买力。
再回到《射雕英雄转》,其实在郭靖、黄蓉那个时代,基本不会出现用银子付饭钱的事儿。金庸大师估计也是受了明清小说的影响,没有对银两的货币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南宋初年,岳家军克复襄阳,朝廷拨给岳飞的军需是:6万石米,四十万贯钱。“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五千两金折支。”也就是说四十万贯钱=10万两银子 5千两金子。金银的比价一般比较稳定,那么从此基本可以判断出那时候一两银子起码顶两贯铜钱以上。
据《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记载,北宋时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粮价则是“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以及“每斗(米)折钱三十文”,大致就是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折算成银子的话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买到4—8石大米。
宋石=66公斤,那么折算过来买一石米就是330元,一两银子就相当于1320元——2640元人民币。
那么,郭靖请黄蓉吃的这顿饭可就是大餐了,花了好几万,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聪明的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