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明清时期以官服“补子”的图案来区分官员品级的高低,文臣绣飞禽,武将绣“走兽”,所谓“衣冠禽兽”最初指的便是这些穿了绣补子官服的人。

唐朝穿紫袍是几品官(由赐紫)(1)

明代官服

那明清以前呢?唐代如何区分品级的高低?

唐代区分等级有很多种,而最明显的便是官服的颜色。

在唐代,一品、二品、三品官服是紫色的

四品、五品官服是绯色(即大红)

六品、七品官服是绿色

八品官服是深青色

九品官服是浅青色。

唐代官服

官服的颜色是区分官员品级的大小、地位的高低的标志,所以官员的服饰颜色是不可以随便穿的。

在读唐代诗文之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官员“赐紫”、“借绯”,这是什么意思呢?

1、赐紫

所谓赐紫,就是指官员的品级尚不足以穿紫色,而被皇帝特许穿紫色。

唐朝穿紫袍是几品官(由赐紫)(2)

着紫袍的长孙无忌

因为唐代宰相的品级是三品,即“同中书门下三品”,所以着紫色的都是宰相之上的重臣,如果官员品级未到三品而拜相的,皇帝一般都会“赐紫”以示恩宠。

2、借绯

四五品官服为绯色,未至五品者,如果特许服绯,则称为“借绯”。

唐朝穿紫袍是几品官(由赐紫)(3)

琵琶行

比如白居易在写《琵琶行》时,官居江州司马,品级为从六品下,按规定自然是不能穿绯色的。而此时的江州观察使,白居易的上司裴堪因仰慕他的诗名,遂专门赠绯袍,让白居易“借绯”。白居易对此十分开心,也很感激,临别之际,专门写了一首七律来表达“借绯”之乐。

初除官蒙裴常侍赠鹘衔瑞草绯袍鱼袋因谢惠贶兼抒离情

新授铜符未著绯,因君装束始光辉。

惠深范叔绨袍赠,荣过苏秦佩印归。

鱼缀白金随步跃,鹘衔红绶绕身飞。

明朝恋别朱门泪,不敢多垂恐污衣。

唐代文人升至朝散大夫时才能正式“着绯”,即官居从五品下,对此白居易是非常盼望的。

直至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白居易才“加朝散大夫,始着绯”。

唐文宗之时,白居易“征拜秘书监,赐金紫”,这里的赐金紫,是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的意思。

3、鱼符,是唐代五品以上高阶官员随身佩戴的饰物

鱼符,由虎符演变而来,唐代为避李渊祖父李虎的名讳而改为鲤鱼形状的鱼符,鲤,与李谐音。

金鱼袋,唐代三品以上官员佩戴。

银鱼袋,唐代五品以上官员佩戴。

唐朝穿紫袍是几品官(由赐紫)(4)

尚书省着紫色官服配金鱼袋的官员

所以,穿绯色颜色的官员配银鱼袋,穿紫色颜色的官员配金鱼袋。金鱼袋、银鱼袋都是唐代高级官员的以中国荣誉性的饰品

唐朝穿紫袍是几品官(由赐紫)(5)

在复原唐代风貌的电视剧中,以马跃版的《贞观之治》最佳,对唐代感兴趣的不妨看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