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未说历史2020-04-0812:52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法巅峰之作,是我国军事家在古时战争中累积的宝贵经验,古时用于作战,现在多用于商战。《三十六计》中胜战计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其义是讲在战争中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致命一击。

新解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以逸待劳)(1)

在战争中,以逸待劳讲的是一个“拖”字。它不是被动着等待敌人出击,而是一种权变的手段,使自己不被突发情况弄得手忙脚乱。是使自己在今后占据主动、采取“拖”的方法,沉着应对,静观事物的变化,然后作出准确判断。或者主动让对方在拖的这段时间内疲于奔命,磨灭对方的锐气及精力。

新解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以逸待劳)(2)

战国末期,秦国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一开始,秦军锐不可当,接连占领楚国几座城池。不久,秦军却中了楚军的埋伏,损失数万,狼狈逃回秦国。秦王宣召王翦至宫中后,拨给他六十万大军,命令他出兵伐楚。两军对垒,战事一触即发。可是,王翦却毫无进攻的意思,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个长期固守的架势。

新解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以逸待劳)(3)

楚军以为秦军上次被打怕了,不敢进攻了。楚将也急于想击退秦军,经常派人马出来叫阵,可是秦军就是不理。秦楚两军就这样相持了一年多。

新解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以逸待劳)(4)

这一年来,王翦在军中勉励将士勤操苦练、养精蓄锐,秦军将士人人身强体壮、技艺精进。而楚军的军营里,将士们因战争而绷紧的神经也早已慢慢松懈下来,以为秦军不会再打了。久之,楚军也因为粮草运转不方便,打算撤军回城。

新解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以逸待劳)(5)

秦军探子得知楚军正在拔营起寨,连忙报告王翦。王翦知道机会来了,他下令击鼓召集将士,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士气高涨,人人如猛虎下山,楚军将士只想回城休息,哪里有防备,勉强一战,就溃不成军。就这样,秦军乘胜追击,打的楚军溃不成军,从而大获全胜。

新解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以逸待劳)(6)

以逸待劳并非是坐以待毙,要想让敌方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只有进攻之法,关键在于适时地掌握主动权,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努力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让敌人处于疲惫的情况下,再给敌人迎头痛击。所以,我认为此计中的“待”并不是指消极被动的等待,相反,它是在给主动出击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