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搭配,是为了获取最佳的视觉效果。古代画家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色彩,他们从自然界的矿物、植物中提取颜色,敷染在画纸上,增加作品美感。青绿山水成为古代画家运用色彩的绝佳范例,从传世作品看,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发现,鲜亮的颜色很难共存,沉稳内敛的颜色容易产生统一的调性。墨色与各种颜色搭配,出现了彩墨山水、浅绛山水等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很多人觉得,古人重视笔法,谈论运笔方法的著作很多。实际上,古人同样重视用色,只不过他们用作品阐述用色理论。他们通过尝试,把一些搭配上有禁忌的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幅画中。
邵弥 春山图
这幅《春山图》是明末清初画家邵弥的作品,他把绿色和红色画到一处。这样创作,并非始于邵弥,早在北宋年间,就有红配绿的画作出现。按照现代人的观点,红色和绿色既互补又排斥。两种色彩搭配在一起的时候,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这种不舒服,换成通俗的说法是“土里土气”。
传说宋徽宗曾经给画院的画师出过一道考题,他坚信好画家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可以画出诗歌的意境。唐诗云,“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把诗意化成作品,看到了吧,古人的审美情趣够高级。
邵弥 春山图 局部
《春山图》画的是诗意,邵弥把诗中的具象情境拔高到唯美意境,画出了这幅红配绿的山水。有人会问,诗中说的是红花绿叶,邵弥这样画跑题了啊!错,这种观点大错特错。读诗,读的是感情,而不是字面意思。邵弥画的是诗意美感,而不是图解文字。
这就是《春山图》让人感到很高级的根本原因。画中红衣文人就是“红一点”,山峦叠嶂就是诗中的“嫩绿”。有红有绿,融入诗意,避免了色彩搭配上的尴尬。邵弥把红色浓缩到一个点,缓解了色彩冲突。
邵弥 春山图 局部
邵弥和董其昌、程嘉燧、李流芳等人并称为“画中九友”。他在创作上受到了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追求淡雅清新,空灵简洁。邵弥用绿色、红色时,采用了薄涂淡染的方法,避免了因色彩厚重而带来的呆板生硬。
不好看的作品,一眼就能看出缺点。好的作品,可以有多个角度让人感到满足。邵弥画《春山图》借用宋人审美、诗意情怀、文人气质,通过大胆的色彩搭配,让人眼前一亮。
邵弥 春山图 局部
看古画山水,无非是看笔墨构图。像《春山图》这样的作品,色彩上的亮点超越了用笔和构图。作为古画山水中的一个特例,高级感十足的色彩搭配让人惊艳,邵弥的审美情趣令人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