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古诗对比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虽然都是虚实结合)(1)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在中考和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两首古诗对比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虽然都是虚实结合)(2)

宋代诗人辛弃疾在他的《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归浮梁》的开头这样写到: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

大概意思是:小窗外风雨依旧,但我们用清脆柔软的声音谈笑到深夜的情景,从今往后,便成了回忆。

这就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意思是现在我们还谈笑风生直到深夜,但今天分别以后,这些美好的时光只能在回忆中再现了。这里的虚实结合是由眼前的实到将来的虚。

两首古诗对比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虽然都是虚实结合)(3)

其实虚实结合更典型的诗词应该是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两首古诗对比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虽然都是虚实结合)(4)

仅仅四句诗,思绪却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段中穿梭:

“君问归期”是过去的事情,就是他的亲人曾经来信问他何时回去;“巴山夜雨涨秋池”是现在的事情,诗人在写信告诉询问他何时回去的亲人,现在我这里正下着大雨,池子里涨满了水,言下之意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何当共剪西窗烛”是美好的想象,诗人无法回去和亲人团聚,盼望有一天能和亲人相聚一起,切夜长谈,共剪烛芯,“何当”一词表达出强烈的渴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出自己将来与亲人相聚彻夜长谈时要谈的内容,就是现在“巴山夜雨涨秋池”。四句诗,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又从将来到现在,由虚到实,又由实到虚,然后又虚中有实,在虚实交替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与亲人相聚的渴望。

两首古诗对比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虽然都是虚实结合)(5)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文章写得更加生动,更吸引人,给人更广的想象空间。在诗歌中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让诗歌风韵俱佳,内涵丰富,外延无边,情感表达更具体,更充分。

两首古诗对比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虽然都是虚实结合)(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