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中期,到民国初期,这四百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闯关东下南洋指的是哪里?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闯关东下南洋指的是哪里(悲壮的历史闯关东)

闯关东下南洋指的是哪里

从明朝中期,到民国初期,这四百多年间,中国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这三次人口迁移虽方向不一致,但发生的时间,原因基本相同。皆因饥荒,战乱导致民不聊生,民众为求生计,被迫背井离乡。这是一段历经沧桑的历史!

特别是清朝乾隆年间,人口到了三亿多,人多地少,饥荒问题更加突出,民众流离失所,愈演愈烈!

先说“闯关东”。关就是山海关,关东就是东北三省。清康熙时期,统治者视关东为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即“龙脉”。于是,关闭了山海关,不允许关内汉人到关东种田,采矿。其实当时的统治者,是为自己将来能退守关东留后路。爱新觉罗氏对自己统治中原并不自信,“反清复明”一直就没停息过。致使关东大片黑土地一直闲置在那。但咸丰年间,黄河大水。迫于民不聊生的压力。统治者不得已,才逐步开放山海关,自始,山东,河北先后有几千万民众自发涌入关东谋生。有一电视剧“闯关东”,由李幼斌主演,讲述的就是这段时间的历史。

“走西口”,人口暴增后,山西,陕西贫瘠的土地,根本无法养活当地的民众。于是,清政府为解决这一矛盾,给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陕西,山西一带民众翻越长城,去内蒙呼和浩特,察哈尔,鄂尔多斯一带种田,开矿,经商。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的就是这个题材。走西口打开了中原腹地到内蒙的通道,把农耕文化带到了内蒙。加强了汉人与蒙古族人的交流,成就了当时的晋商,但对蒙古草原过度的开垦,也给环境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下南洋”。严格来说,下南洋还不算人口迁移。用现在语言来说,是外出打工。南洋泛指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也就是现在的东盟十国。

当时南洋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英国人在那开矿,种橡胶,种棕榈油。但苦于当地民众少,劳动力不够。只好出优惠政策,鼓励中国人到那去打工。定居,创业!加上当时国内战火不断,广东,福建一带民众就一批批远渡重洋,在那打工,谋生。人数也不下千万。后来,这些人有的回来了,有的就成了华侨。现在的马来西亚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华人。

因为中国人勤劳,下南洋也成就了很多富豪!他们大多不忘本,祖国需要的时候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最让人感动的是抗战后期,为维护滇缅公路这一当时的交通大动脉,南洋华侨有三千多人伸出了援手。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牺牲在那!电视剧“中国远征军”记录了这些感人的场面。

这三次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是“闯关东”,人口不下三千万。影响最大的当属“下南洋”。直至现在,当年下南洋的那些爱国华侨,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仍然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当然,祖国也没忘记他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那些年代,那些故事,都渐行渐远!偶尔翻出来,眼前仍然能浮现当年凄凉的画面。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如今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中国的民众仍然会跋山涉水,仍然会远渡重洋!

但不是去谋生,

谋的是卧薪尝胆后的厚积薄发!

谋的是忍辱负重后的仰天长啸!

更不是背井离乡,因为,

祖国就在我们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