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路窄时留一步给别人(我是谁从哪里来)(1)

有个小男孩身体孱弱,性格害羞胆怯,他的父亲深感忧虑,就决定把他送去学习拳击。

三个月后,父亲来看孩子学习成长情况,拳师说孩子进步很大,就让孩子和自己对打,表现给孩子父亲看。

孩子在拳师面前,用尽全力,一次次搏击,一次次倒下,虽狼狈不堪,但还是立即爬起来继续。

面对这个完全不对称的情形,一旁的父亲忍不住连连叹息。

这时候拳师停下来,问这个父亲有何感受,父亲说没看见孩子有何进步。

拳师郑重回应道,“您只看到了儿子被一次次击倒在地,却没看见孩子一次次勇敢站起来!”

这个父亲恍然大悟。

结果可以有胜负,但屡败屡战的过程,体现出的勇敢才是最珍贵的力量。

人生感悟路窄时留一步给别人(我是谁从哪里来)(2)

认识自我中的主我和客我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自我”到底是什么,如何理解千百年来哲学家那经典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以故事里的孩子父亲为例,看看这个父亲所呈现出来的自我如何。

这里的自我呈现出三个“我”:主我、客我、镜我。

主我就是这个父亲的言行承担者,比如他担心孩子,送孩子学习拳击,看望孩子,看到孩子一次次倒地深感痛苦,都发生在这个真实的人身上。

用心理学家詹姆斯的话说,“主我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

通俗的说,主我就是真实的我。我们可以称之为“真实自我”。

客我则是这个父亲对他自己的认知评价,比如他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父亲。

用心理学家詹姆斯的话说,“客我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知识和信念。”

通俗的说,客我就是自我评价的我,我们可以称之为“评价自我”。

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由主我和客我构成的,一个是主体,一个是对象。

用心理学家米德话说,“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完整的自我,既是主我又是客我,而个人的自我意识正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不断互动中产生的。”

这里我们要关注的是,在自我意识中,真实自我的主我和评价自我的客我不同。

真实自我是中性的存在,如同不间断的意识流,构成自我形式,可是评价自我则有了价值判断,是社会化评价的反映。

人生感悟路窄时留一步给别人(我是谁从哪里来)(3)

认识自我中的镜我

自我意识中的主我和客我,用杯子打比方。

主我好比是一个杯子,客观真实存在,而客我是可以变化的,倒进茶水就是茶杯,倒进白酒就是酒杯,啥也不倒进去就是空杯。

杯子就是那个杯子,杯子却不是那个杯子。

我们讨论主我和客我区别,当然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为了提升我们心理健康水平,或者说有益于解决心理困惑。

比如上面故事里的父亲,主我是真实爱护孩子的自我,客我则是对孩子怀有偏见的自我,这导致了心理困惑。

解决方式在于尊重主我的主体性,来检视客我是否符合实际,因为客我作为评价结果,受到环境和时间的影响太大。

也就是说客我适应环境后,原本是一个酒杯,却被歪曲的标示为水杯,就会出现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镜我的帮助。

米德认为,“镜我就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形成的自我概念。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故事里的父亲在拳师帮助下,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看法有偏颇,看似软弱的不堪一击,换个角度却是顽强的愈战愈勇。

这就是水杯和酒杯区别。

人生感悟路窄时留一步给别人(我是谁从哪里来)(4)

自我成长是综合作用因素

有个朋友对此分享说,自己年纪奔五,独生子女孩子在读大学,自己上班族,两点一线,每天悠哉悠哉,没有觉得年纪多么大。

这就是客我的自我意识。

可是,有一天和老母亲聊天,问到母亲在他这个年纪干啥时,突然意识到那时候母亲早就操心五个孩子了,而自己作为小孩子也足有十多岁。

比较之下,现在自己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客我认知出现严重偏差。

这就是镜我的作用,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影响,修正自我意识中的客我。

主我是“我是谁”,客我是“我认为我是谁”,镜我是“我认为他人认为我是谁”,自我心智发展就在这三个我作用下,不断的成长和成熟。

人生感悟路窄时留一步给别人(我是谁从哪里来)(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