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9日),《成都市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加快经济恢复的政策措施》新闻通气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以来,全市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4月出台实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简称“助企30条”);6月出台实施《增强发展韧性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稳增长40条”),这两轮政策有效发挥了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支撑作用。1—8月,城镇新增就业20.44万人,截至8月末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53.9万户,同比增加19.8%。

针对“8•25”疫情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冲击,成都市及时制定出台《成都市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加快经济恢复的政策措施》(简称“纾困10条”),就是要以政策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为市场主体“输血”“打气”“加油”。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纾困10条”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聚焦在前两轮政策的基础上优化扩围。“纾困10条”政策不是单独的存在,对上是深入落实国家和四川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部署,向前是对“助企30条”“稳增长40条”一脉相承、优化升级。成都市3月出台的“助企30条”着重分层分业帮扶企业降成本、减负担,6月出台的“稳增长40条”着重支持企业增活力、拓生产。而9月28日出台“纾困10条”,聚焦受“8•25”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领域、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前序政策的优化扩围升级,来帮助市场主体复元气、渡难关。如“纾困10条”在落实原租金减免政策的基础上,又增加减免9月份租金。又如新实施的水电气费补贴,不仅在原按比例给予一季度水电气费补贴基础上,新增给予四季度补贴,还将补贴对象范围由“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扩大至“限额以上零售、住宿、餐饮业市场主体”,单个企业补贴上限由3万元提升至10万元。又如在继续执行“大型企业50%、中小微企业60%的比例进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的基础上,新增对困难行业中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稳岗补贴。

二是相比前两轮政策更加聚焦简明普惠。今年7月份以来,成都市面对了最高极端温度、最少降水量、最高电力负荷的“三最”叠加局面和三轮疫情冲击,特别是“8•25”疫情防控难度高、形势严峻复杂,对市场主体特别是接触型服务业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面对新挑战、新形势,“纾困10条”已从前两轮政策着眼经济发展各方面工作,转为抓住当前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和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呈现出条目少、表述简、措施明的鲜明特点。如4季度4亿元规模的消费券发放,将在后天也就是10月1日就启动实施。又如为了帮助失业人员就业,进一步扩大吸纳就业补贴的实施范围,在原支持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增吸纳登记失业三个月及以上人员”。又如针对文旅企业因疫情影响支付的平台退款手续费,首次提出因疫情发生消费者全额退款的,给予企业退款手续费补贴。又如激励民间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就是为了支持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提振信心、更好发展。

三是聚焦提升企业获得感着力实施直达快享。“纾困10条”更加注重按照“易享易办”的原则进行兑付安排,将通过12345热线和专项咨询通道汇集企业问题、及时反馈解答,将运用“蓉易享”等平台精准定位、主动推送政策,将更多实行“免审即享”“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通过简便快捷好操作的网上办理,提高政策到达率和覆盖面。如在水电气费补贴中,将原“按照季度水电气费总额的30%给予补贴”改为“按定额给予补贴”,因而可以“免予提交实际发生水电气费用的证明材料”,大大优化了审批兑现流程。又如在房租减免政策中,取消了提交“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高风险区证明材料”等等。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激发市场主体企业活力的重要性(为市场主体输血打气加油)(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