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是当今最经典、最耐看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剧中的武器、道具、背景、设定等都很客观。
为了纪念经典,今年3月又在原作的基础之上,推出了一部电影版《亮剑》,全名为《亮剑之决战鬼哭谷》,其中有部分是原版人马,但缺少李幼斌和何志军这两大核心演员,虽然有李云龙这个角色,但是由其他人出演。
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这部剧最让人不满的就是武器道具错误问题,里面竟然出现了德式和美式枪械,不知道导演是为了增强观看效果,还是真的找不到道具了。
那下面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在本部电影中出现的六大错误枪械。
一、日军手中的MP28冲锋枪
上图是电影中日军的特战队士兵,装备冲锋枪其实算正常,但装备MP28冲锋枪就是一大错误。
虽然二战期间日本也生产过几种冲锋枪。
比如外形非常别扭的南部2式冲锋枪。
仿制德国一战MP18冲锋枪的南部100式冲锋枪等。
但二战期间日本工业匮乏,再加上沉迷于武士道精神,所以冲锋枪生产的数量很少,因此也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
只有在二战后期的太平洋战场中,对于一些指挥官或者突击队等人员,会装备100式冲锋枪,所以即便是有冲锋枪,但也没应用过“抗战战场”上。
那么日军为何装备MP28冲锋枪是错误的呢?
MP28是根据德国一战期间的施迈瑟MP18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两者在外观上很相似,不过可以从MP28的垂直弹匣和MP18的“蜗牛”式弹鼓来区分。
MP28冲锋枪发射9X19毫米鲁格手枪弹、或者7.65X25毫米毛瑟手枪弹,弹匣容量16发或者32发,每分钟理论射速450发,有效射程200米。
这种冲锋枪当年“国军”装备过,日军也曾购买过,但并没有装备使用。
电影中日军的冲锋枪如果是“缴获”国军,或者是当年所引进德国的,但这两点都不可能,因为日军当年根本没有这种9X19毫米和7.65X25毫米弹药,只有自己的8X22毫米南部手枪弹。
所以在电影中,日军装备MP28冲锋枪很不现实,要是装备自家的100式冲锋枪,还算有点可能,不知道是导演找不到道具了,还是真的没有军事常识。
但这支MP28也并不很像,其中的枪管、套筒和机匣、枪机等,对比真正的MP28冲锋枪,差的还是很多,而且道具MP28上部没有标尺。
二、类似司登和MP18的冲锋枪
这是电影中日军特种兵的第二种冲锋枪,它简直就是一个“四不像”,有着MP18冲锋枪的套筒,还有着司登冲锋枪的主体,个人猜测,导演想要表达的就是司登冲锋枪。
如果司登冲锋枪出现在日军手中,那就是错误中的错误。
第一、电影中守卫鬼哭谷,当时的年代应该是1939年到1940年之间,此时的司登冲锋枪还没有诞生,而真正的司登冲锋枪诞生在1942年英国。
当时的英军很不重视冲锋枪的发展,但与装备MP40冲锋枪的德军士兵交火后,才发现自己的火力不足,因此部队急需装备冲锋枪来弥补火力不足的缺点,但战事吃紧,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精心设计了,只能以最小的成本,最简易的结构,能快速大量生产的三个特点,设计出一种简易冲锋枪,在1941年因此就诞生了司登冲锋枪。
第二、司登冲锋枪发射的是9X19毫米手枪弹,采用32发垂直弹匣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550发,当时日本只有自家生产的8X22毫米南部手枪弹,弹药口径完全不符合,所以当时的日本不可能会装备这种冲锋枪。
但是电影中的道具对比真正的司登冲锋枪,也是相差得很多,首先套筒部位错误,真正的司登并没有采用散热枪管。
还有就是枪托部分,司登的非常简易,使用角铁冲压成一个框架式枪托,而道具枪却有一个木质枪托,又像司登,又像MP18。
三、鲁格P08手枪
二战期间日军的标准手枪为南部14式,还有少量的南部94式,但唯有14式装备的数量最多,但是电影中日军军官,手里竟然拿着德军的鲁格P08型手枪,这点就很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真正的鲁格P08手枪早在1898年就已经诞生,先是作为瑞典的制式武器,又在1900年进行改进,1908年定型后装备德军部队,并包括长管型卡宾枪、和标准型手枪,分别装备给炮兵和军官使用,鲁格P08从一战,一直使用到二战才被淘汰。
不过日军的南部14式手枪,在设计上确实模仿了鲁格P08,但鲁格采用的肘节式枪机,而南部14式卡铁摆动枪机,虽然两者都采用管外露式的风格,但在结构上,外形细节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鲁格P08发射9X19毫米鲁格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而南部14式手枪发射的是8X22毫米南部手枪弹,弹匣容量也是8发,但枪口初速只有317米每秒,穿透力也很差,整体性能还比不上鲁格的一半,在1925年定型的南部14式,还被日军称为“东方鲁格”。
在电影中出现日军手持鲁格P08的场景,绝对是因为南部14式和鲁格P08大体外观过于相似,所以被没有军事常识的道具组搞混,或者也是找不到像样的道具了。
四、勃朗宁M1935型手枪
这种手枪出现在日军手中,只要是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会忍不住大笑,日军不用自己的南部14式,什么时候装备上了盟军武器?
勃朗宁M1935由美国著名枪械大师,约翰·西摩·勃朗宁在1925年设计,在1929年定型,最后在1935年由比利时FN旗下生产,二战期间又被加拿大、美国、英国相继制造,当时英军、法军等阵营,大量装备勃朗宁M1935手枪,该枪还被称为“勃朗宁大威力”。
在40年代期间,这种手枪也进入当时的“国军”中服役,主要装备给军官或飞行员使用。
该枪发射9X19毫米鲁格手枪弹,弹匣容量13发,有效射程50米。
当时的日军主要采用南部14式手枪,并配合8X22毫米子弹使用,所以就即便是缴获的勃朗宁M1935手枪,但是弹药不匹配的问题,也会使它变成一坨废铁。
所以电影中的场景极为不现实,不知道具组是为了体现日军的武器精良,还是真的啥也不懂。
五、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
这个场景震撼而又,途中八路军来了一支骑兵连,其中竟然有三人拿着美式加兰德M1型半自动步枪,这装备也太好了吧?
加兰德M1步枪在二战期间,作为美军的标准枪械,发射7.62X63毫米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使用8发一次性弹夹供弹,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会出现“砰”的一声,将弹夹弹出,这个特点,枪迷们对其也是情有独钟。
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根本就没有来过“抗战战场”,虽然当时与美是同盟状态,也向我们援助了不少武器,但那都是40年代之后的事,也只援助给当时的“国军”,而没有给八路军,但在援助的美式装备中,唯独没有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
当时国内只有7.62X57毫米毛瑟步枪弹,或者缴获日军的6.5X50毫米有坂步枪弹,所以就即便是有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但也没有它可以使用的子弹。
所以这种步枪的出现很不现实,尤其是在条件艰苦,武器装备落后的八路军手里更不可能。
六、汤普森M1冲锋枪
在一段要塞战斗的场景中,一名八路军战士手里竟然拿着美式汤普森M1型冲锋枪,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当时的汤普森系列冲锋枪,确实在二三十年代装备过“国军”,但那只是早期的M1928型,或者晋制的仿制版M1928型。
而真正的汤普森M1928型冲锋枪,采用的是弹鼓供弹,并且枪机拉柄在机匣上面。
而在40年代定型的M1型,则把枪机拉柄改为侧面,还采用30发标准弹匣供弹,电影中的型号明显是M1型。
但年代不符,汤普森M1型在1943-1944年左右援助给“国军”使用,而电影当中的时间是1939年到1940年期间,所以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汤普森M1冲锋枪,就算是有汤普森系列,那也只是M1928型,但出现在八路军战士手中很不现实,那个时候国军士兵的都没有多少,更何况是条件艰苦的八路军。
还有一点就是弹药问题,汤普森发射的是11.43X2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当时国内的手枪弹五花八门,但唯独11.43X23毫米子弹数量少,所以即便是有这种冲锋枪,但是弹药稀少的问题,也不能大量装备。
并且电影中的道具也极为粗糙,冲锋枪机匣后部甚至都没有照门。
《亮剑之决战鬼哭谷》这部电影的武器道具方面非常马虎,不符合现实,也更不符合历史,相比经典版,这部片子不值得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