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这是北宋大臣,文学家钱惟演的一首《花木兰》。钱惟演是钱塘王吴越的子孙,风雅倜傥,才高而博学。只可惜钱惟演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是个官迷,一生攀附权贵,官至枢密使,枢密使是宋朝最高的军政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军事委员会,仅次于宰相。后来,仁宗亲政,肃清刘后党羽,钱惟演被贬,谪居西京洛阳。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作,表达了词人被贬汉东后倍感年事已衰,内心愁苦的悲怆之情。黄异云:此公暮年之作,词极凄惋。(《花庵词选》)

钱惟演玉楼春赏析(绿杨芳草几时休小词赏析)(1)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开篇描写春景,写城上的风光旖旎,桃花灼灼,梨花飘雪,很多黄莺啁啾,叫声清脆响亮,但是没有规律,显得有点乱鸣。城下烟锁横塘,水波渺渺,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一漾一漾,春景婉婉。“莺语乱”写出了春意盎然,百花深处,莺儿成群,欢叫不已,好一幅花香鸟语图。“烟波”杨柳堆烟笼罩着水波,春水粼粼,水流一浪一浪地拍打岸边,那就是一个春水荡漾。可是,问题是这样的春景并没有感染词人,让词人心情愉悦。

仔细读,就会发现词人用词的匠心独特。这两句的景色描绘里,都写到了声音。黄莺乱叫,春水拍岸!而一个“乱”字不仅仅是词人觉得黄莺齐鸣造成的纷乱之感,其实而且更是词人心情的反映,深入想一想,何止是黄莺的声音打扰他,那“春拍岸”声音也正打扰了他,使他心烦,使他更加愁绪满怀。美好的春色染上词人自身浓重的主观情感,词人的内心世界烦乱不堪就这样隐于一个“乱”字当中了。这两句借明媚的春色来反衬作者黯然伤神的心。正可谓“虽是赋景,情已跃然”(沈谦《填词杂说》)。

钱惟演玉楼春赏析(绿杨芳草几时休小词赏析)(2)

“绿杨芳草几时休”

杨柳袅袅,芳草茵茵什么时候完结?这么美妙的春景,词人不但不感到喜爱,而要问:几时休?这与李后主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意境相似。后主是亡国之恨,奇语劈下!问得沧海桑田!这里词人是仕途失意,暮年悲怆。这句也与上两句的“乱”相呼应。“乱”正是春色撩人愁,那这桃红柳绿什么时候停止?欢乐美好的景致于心情不好的人来说,不但不能够令人赏心悦目,反而会倍增愁苦,哀伤。

这样的大好春光,对于作者只会徒增悲伤。这句跟冯延巳“每到春来,惆怅依旧”异曲同工,同样都是见到在红杏绿波的春天,都是徒增伤感。“几时休?”还是早点消逝的好。这一发问使词人内心无穷无尽的苦楚显现得淋漓尽致。好似内心再也不能承受这浓浓郁郁的春,会窒息在这春愁之中。

钱惟演玉楼春赏析(绿杨芳草几时休小词赏析)(3)

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叫停繁花锦簇的春天?词人正值被贬,而且已是垂暮之年,他虽然身处繁花锦簇,鸟语花香的春天,但是,他此刻的心情正如隆冬一样没有阳光,没有灿烂,只有寒冷和悲哀。或许,在他眼里,这春景让他想起那些京城里曾经的春风得意的日子。

钱惟演在政治上很会投机,先是和真宗的刘皇后攀了亲,成了刘娥的“哥哥”刘美的舅子,仁宗即位后,他又赶紧把郭皇后的妹妹娶进家门,做了儿媳妇。裙带关系可谓与时俱进,随时与皇家保持亲密的距离。就这样他官至枢密使,可他仍然不满足,一生都以没有能够做到宰相而遗憾。如今不但相位是今生无望,还落得被赶出京城。你说他这样费劲心机,到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又怎么会不断肠?春景愈盛,愁之愈悲。“泪眼愁肠先已断”泪眼婆娑,愁肠百结。这句词人直抒胸臆,表达个人感受,一个“断”字,表达了词人的伤心至极。

钱惟演玉楼春赏析(绿杨芳草几时休小词赏析)(4)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渐渐地感觉情怀已经衰老,抬头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忽然发现朱颜早已暗暗偷换。“情怀”这里的应该理解为作者本来还有雄心壮志,可以重返朝廷,还可以回到中央,毕竟在大宋的历史上,贬升很是寻常。看那寇准,王钦若哪个不是官海沉浮?词人写“渐成衰晚”这个是词人的垂暮之叹。他已经感到再回京城无望了,而且年事也不饶人。朱颜都改了,老了啊!

词人暮年之人仕途受挫,又感怀身世,特别是刘太后一死,他失去了靠山,现在被贬,怕是再无出头之日了,所以难免词哀心碎。这里也隐含词人感到政治生涯,仕途之路终究要结束了的深沉感慨。一个“惊”字很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写出词人面对垂暮之时的心态,想不到自己已经这么老朽,韶华已逝,无可奈何!可叹可悲!

钱惟演玉楼春赏析(绿杨芳草几时休小词赏析)(5)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最后这两句与上句浑然一体,而且写法上很有特色。借酒浇愁本是一个用滥了的写作手法,在诗词里司空见惯,已没有新意。不是有人说嘛,要是把中国的古诗词里的酒挤下来,得有半斤。“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醉别西楼醒不记”,“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各种各样的酒!各种各样的愁!可这里词人另开蹊径,换了一个角度,同样是借酒浇愁,但是他不写花间酒,不写对月酒,而是写他用对“芳尊”态度的变化,来写出他的愁!手法十分有新意,表达对自己年华已逝,官场失意,内心抑郁的感情。使整首词由景入情,层层推进。

往年由于身体多病,很讨厌喝酒,厌恶看见芳樽,而今天却唯恐芳樽太小,太过低浅,不够痛饮。这里用对芳尊往日与今天的不同态度和心理,对比写出了词人的心境变化,进一步烘托出此时词人内心的惆怅落寞的感受。以前厌恶芳樽是因为身体有病,如今痛饮是因为苦闷太多太深,无以解脱,只能借酒消愁,再也无心顾及病体了。由此可见词人的内心之沉痛无奈。词为心声,从钱惟演对待芳尊的变化,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上的性格,没有原则,谁上台就依附攀爬谁。

钱惟演玉楼春赏析(绿杨芳草几时休小词赏析)(6)

钱惟演的这首《花木兰》读起来更像读一首诗。情感表现手法比较直白,全词上片描写喧啾黄莺,凌波水韵,充满蓬勃生机的春景,下片写人,通过自己的“渐觉”鸾镜里中的朱颜改,想到自己暮年日觉衰老,内心的沉痛之情难以言状,奋不顾身地开始痛饮酒,这些无不充满词人内心绝望的浓重感伤色彩。词的意境极其凄婉!

《侍儿小名录》云:“钱思公谪汉东时撰玉楼春词,酒阑歌之必为泣下。”据说,钱惟演当时的府中有一个白发歌妓,是他爸爸钱俶时的旧人,听到钱惟演的喝酒痛哭的泣声,预感到不吉利。她说,钱俶临死的时候,曾经嘱咐家人要唱《木兰花》为他送葬。难道钱惟演也快要死了?谁知竟一语成谶!第二年,钱惟演便真的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