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我看,世界由我闯,欢迎关注“外聘网小聘看世界”

新西兰人当然跟华人不同,看到这个题目的朋友一定会这样想,理所当然的想。但是除了长相不同之外,我们跟他们究竟还有什么不同?

我们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来对比一下,非常有趣。

衣就是服装。大概没有几个国家的人民像新西兰人这样不讲究穿的,除非正式场合,新西兰人穿着非常随便,T恤短裤是常见的,哪怕大冷天,华人羽绒服加身还冻得涕泪交加,洋人照样T恤短裤,再冷一点T恤长裤,外加一件外套就过冬了。洋人如此抗冻,我估计跟从小的训练有关系,这里的小学校服就是女孩子裙子男孩子短裤,一年四季如此,只不过到了冬天配了长筒袜,上身多穿了件毛衣罢了。

大概新西兰人不讲究穿,所以二手店里的二手服装很有市场,总是见他们在里面寻寻觅觅,几元钱就淘回很好的衣服。不过虽然新西兰人不讲究穿,但是并不表明他们胡乱搭配,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很会搭配,看起来还是很舒服的;另外虽然他们不讲究穿,但是也并不表明他们在正式场合就很随便,他们在正式场合是相当正式的,西装革履,一丝不苟。中学毕业,大学毕业,招聘,晚会等其他他们认为的正式场合,他们都会穿得很隆重,跟他们平时的穿着相当不一样。新西兰人每个男人柜子里都有几套西装,每个女人的柜子里都有几套晚礼服。

那么看看我们华人的穿着。我们华人跟当地人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在任何季节穿得都比当地人多。即使是夏天,稍微有点凉,大外套就披上了;还特别怕晒,帽子不够,还需要太阳伞,有的人即使在车里开车,脸上也要罩一个类似电焊工的罩子——估计是国内带过来的;所以任何跟露天锻炼有关系的活动我们华人都不愿意参加,不过露天去钓鱼捡贝壳总之跟搞吃的有关的活动例外。好处是,我们不会感冒,也不会得皮肤癌。那洋人真是喜欢晒太阳,夏天沙滩上一溜的,好像晒咸鱼干一样,这面晒好了,翻过来晒另外一面,简直替他们流汗。

我们华人对穿着是两级分化的,一种是对穿超级讲究,名牌加身,不分场合地点;一种是对穿超级不讲究,抓到哪件是哪件,管它什么颜色什么质地,也不分场合地点。这样的人还很普遍。我在这里看到会穿衣的华人非常少,不过我闺蜜Razo妈可以算一个。

另外我们华人对什么时候要穿正式服装很不了解,往往需要穿正式服装的时候,却穿得非常随便,比如招聘会上,比如面试的时候。而平时可以随便穿的时候,他们却脑袋一热,穿得非常正式,好像要出席国会,而事实上只不过去超市买一把青菜回来。

新西兰华人最多是哪里来的(新西兰人和华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区别)(1)

新西兰华人最多是哪里来的(新西兰人和华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区别)(2)

新西兰人对吃也不讲究,不过每天咖啡是要的,喜欢吃烧烤的东西,每家每户的后院都会有一台BBQ机,周末呼朋唤友来烧烤,啤酒一喝,这日子就是天堂。他们也时常去餐馆,就是去餐馆,也是点最简单的,这时候吃东西是其次,聊天社交倒是第一。我们华人很少吃烧烤,上火,再加上要在露天烤,太阳晒的,受不了。虽然也几乎每家都有BBQ机,但是基本上是摆设,使用的机会屈指可数,比如我们家,买回来的BBQ机,就用过三回,然后就变成小当的饭台和午休的场所;说到在餐馆吃饭的差异,洋人吃饭之前先一杯自来水伺候,还是冷的,不管春夏秋冬,完全不考虑肠胃问题,然后端上烤好的面包,加上黄油,之后正餐,然后甜点,简单,但是也能吃饱;我们华人的餐馆吃饭,首先端上一碗油乎乎的混汤,跟洗锅水差不多,然后大碗大盘上来了,桌子都堆不下,林林总总,豪迈,实惠,饱腹,奇怪的,到中餐馆吃饭,就是特别能吃。

我们华人也会吃西餐的,也会喝那自来水,但是对第一盘烤面包陪黄油,往往二话不说就干掉了。等正餐上来,就干吃菜,其实这是错的,面包要吃一部分留一部分,这留下的部分就是用来蘸正餐的汤汁的,可以把盘底擦干净,达到碗底锃亮的标准,绝不浪费一滴汤,那碗都不要洗的就算合格了。相比之下,华人吃完饭杯盘狼藉,洋人吃完饭,就跟压根就没有吃过一样——刚才不会就送了洗过的盘子过来吧。

说到吃,当然还要说到酒。新西兰人很少喝烈性酒,葡萄酒和啤酒是最常见的。周末大家都会去酒吧喝啤酒,这也是社交的方式,葡萄酒也是小酌,但是即便如此,周末的街头也时常会看到醉醺醺的人,当然酒驾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新西兰警察就拿着机器守着路边看谁可疑就拦下让人家吹。我就看到过高速公路上我前面那个车开得东倒西歪的,超越过去一看,车里的人戴着墨镜还戴着遮阳帽,这都没有问题,如果是白天的话,但是那天是晚上!绝对酒驾无疑,要不然就是磕药了。对了,新西兰的女酒鬼不少呢。相比之下,我们华人就规矩多了,喝酒就是比较正式,没有下酒菜也必须有花生米,这一来一去,时间就拉长了,还没有醉呢,就清醒了。再说,这里的二锅头可贵了,不敢可劲造。

有朋友听说我用五粮液做泡菜,心疼得直掉泪。再听说我用陈年普洱茶烧茶叶蛋,更是老泪纵横。我要早知道那么贵,我早就拿去换钱了。

新西兰人一辈子会住很多地方,买卖房子家常便饭,如果一个人一个房子里住了二十年,那就是超长型的,卖房子的时候都要写上一笔:房主在此快乐居住二十年!说明这房子好啊,主人舍不得离开,现在不得不搬啦,挥泪斩马谡,哦,不,是挥泪卖房子,本人要去养老院了!我过去说过,洋人一辈子至少要搬家三次,一次是结婚,第二次是生孩子,第三次是孩子大了,换小房;或者还有四次,就是卖了小房去养老院了。

而我们华人一旦在一个地方住下来了,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情,绝不挪地。住习惯北岸了,逢人就说:北岸好啊,离西提(City)近啊;住习惯东区了,逢人就说:东区好啊,二手店多啊——正是鄙人;住习惯中区了,逢人就夸我们中区豪宅多啊,感觉中区以外的地方都是乡下;住习惯西区了,感觉其他地区都不咋地;住习惯南区了,逢人就愤愤不平:谁说南区不好?那是哦们胡建人的胡地!

即使我们想换房了,也一定换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地区不会变,只不过是从这个区的这头搬到那头而已。

而洋人不这样看,他们说走就走,奥克兰不想住了,唰一下就搬到南岛去了;再唰一下,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让我们好生担心他们怎么生活,不会寂寞出抑郁症来吧。我们时常开车出去,很远了,居然遥遥山里还有房子,而且都是豪宅,感觉他们出来一趟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华人哪个不想住在最好走路到超市,走路到学校,最好就住在超市学校隔壁的地方呢。到老了更想直接住到医院边上,发病了,救护车都不用喊了,直接拄着拐杖去医院,即使躺着动不了了,随手捡一把锅铲丢到隔壁去,把医院的窗户敲一个洞,那护士就要过来瞧瞧谁胆大包天敢砸医院的玻璃?谁要是想住到深山老林里去,不是罪犯也是嫌疑犯。

新西兰华人最多是哪里来的(新西兰人和华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区别)(3)

新西兰华人最多是哪里来的(新西兰人和华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区别)(4)

行主要是开车啦。毕竟新西兰汽车普及,公交不发达,人人出门都要开车。新西兰人除了一部分对品种车特别热衷,比如老爷车,比如豪车,大多数新西兰人对车无所谓,能开就可以,所以二手车市场特别活跃。有时候会看到坑坑洼洼的感觉都要报废的车子在路上也是趾高气扬无所畏惧,当然每半年一次的WOF(车检)是必须过的,如果不过,也不能上路。相比之下,我们华人只要有钱的,必定要买豪车,发财之后第一件事就换大奔,换路虎,好在这里的车比国内同样的车便宜很多,开豪车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不过很显眼罢了了。对了,我们往往在路上只看车,就知道里面是华人还是当地人:第一是开车的牌子,第二是开车的样子。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准确率。

除了汽车,还有自行车。当地人自行车是用来锻炼的,而且还全副武装,头盔,手套,水瓶,赛车服,一个都不能少。周末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成群结队骑车而过,感觉奥运会就在身边举行。我们华人也骑车,但是完全就是作为交通工具的,绝对环保,只是舍不得买一顶头盔(新西兰这里骑车必须戴头盔),我们时常看到有些华人脑袋上扣一顶不知道哪里旋来的工地安全帽就上路了,那骑车直接就在人行道上,车筐里装了几把青菜。

新西兰华人最多是哪里来的(新西兰人和华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区别)(5)

新西兰华人最多是哪里来的(新西兰人和华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区别)(6)

新西兰华人最多是哪里来的(新西兰人和华人居然有这么大的区别)(7)

除了自行车还有摩托车,不过这里的摩托车完全就是气派了,有的摩托车比汽车还贵,他们有摩托车俱乐部的,清一色的哈雷,周末一路轰鸣开出去,长长一车队,全黑的,感觉意大利黑手党出行,其实摘下头盔,就一正常人。我们华人也有年轻人喜欢摩托车的,只是不成气候不成规模。倒是有时候会看到很明显是国内运过来的小型轻骑,混在车流里,让人胆战心惊。

对啦,新西兰人对游艇的热爱简直不可理喻,他们只要有钱,一定会去买游艇,即使不住在海边,也要买,每个周末苦哈哈的拖着游艇去海边,推下海,然后上船,然后风驰电掣在海上转悠,差不多了,再开回来,挂上拖车,然后吭哧吭哧弄回家。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那海上有什么好玩的,风大,太阳晒,最关键的是,那游艇还贵,随便一个就是十好几万,天天听洋人叫苦买不起房,但是游艇怎么就买得起呢?买游艇一买就贬值,哪里像买房啊,一买就升值,这个算盘都不会打,哦,洋人不会打算盘,算盘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所以我们会投资买房,不会投资买游艇。不过也有华人买游艇呢,二十万买一二手游艇,还两室一厅的,但是两年总共没有出海超过三次,老婆怕晒,孩子怕危险,游艇经常坏,一修就好多钱,最后8万卖掉,两年亏本12万。除了留下一些照片表示曾经是有船族之外,就是一肚子窝囊。

以上是简单的对比,新西兰人跟华人的不同,还有其他地方的不同就不写了。对比也是很有意思的,不是贬低谁也不赞美谁,对比本身就是关乎民族文化习俗教育的异同,取长补短最好,坚守自己的长处保卫自己的短处也无所谓,自己喜欢就好了。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嘞?

外聘网小聘看世界欢迎各位看官的评论和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