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失其鹿,天下追逐之,自东汉黄巾起义以来,东汉平衡的格局被打破,乱世渐渐的拉开了序幕,作为斗升小民自然是随波逐流,任人宰割,此为乱世之殇。
但是地主豪强却有着不一样的选择,他们作为地方是实力派,进可投靠一方,退可保全家族,乱世中背后的世家依旧掌握着主导权,然而东汉末年世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孔融的遭遇,却给我们揭开了乱世世家不一样的面目,作为"清流"代表、素有贤名的孔融又为何会惨死在曹操的屠刀之下。
一:大争之世的争与不争,世家的抉择1:野心勃勃,追逐汉鹿
在了解孔融之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国乱世时期,实力派世家的种种抉择。首先是野心勃勃的地方世家,他们认为汉朝已经大厦将倾,自己有能力去争上一番,或许也能由地方豪强摇身一变成为天下顶级世家——皇族。
在乱世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世家选择了这一条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据《后汉书》当中记载袁绍起事之时天下影从的盛况称:"是时豪杰既多附绍,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汝南袁氏的号召力只不过是天下世家的一个缩影,这类世家凭借着祖辈积攒的底蕴在大争之世之中表现出强烈的欲望,然而大多数这类世家都成为了冢中枯骨,成为他人的垫脚石。
2:保持观望,选择辅佐一方
第二类世家没有如此大的野心,他们将家族传承放在了第一位,对于谁是皇帝、谁灭亡了汉朝漠不关心,只要能够保全属于他们的利益,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认其为主。面对乱世的来临,这类世家往往会选择多个势力进行辅佐,而不是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据《太平御览》当中记载诸葛家族的抉择称:"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诸葛三兄弟分别投靠三个政权,无论那一个政权一统天下都可以保全家族的荣光延续,而孔融家族明显就是属于后者,和孔融之死有着莫大的关联。
二:名士之殇,孔融之死
1:出身显赫,少有贤名
在了解过乱世背后世家的抉择之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名士孔融之死。孔融的出身可谓是显赫至极,出生于曲阜孔氏,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在那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年代,孔氏无疑是天下读书人的标杆和代表,出生于如此家族的孔融自然是学识非凡,小小年纪就有了偌大的名声。
据《后汉书》当中记载孔融让梨的典故称:"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在那个对名声极其重视的年代里,孔融的这一番举动无疑给他铺好了通往仕途的康庄大道,少有贤名的孔融在享受名声带来的便利之外,也暗含着无穷的杀机。
2:出将入相,名士风流
出生世家的孔融毫无疑问的走上了仕途,先是在地方担任一国国相,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然而作为文人的孔融最后战败与袁氏之手,逃亡山东之时又被当时的建安小朝廷征召为太中大夫,但是不掌握实际政务。
落得清闲的孔融发挥了他民名士清谈的风格,对于朝廷政令大加褒贬,在家中大宴宾客,据《后汉书》当中记载称:"必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意气风发之下的孔融也是佳作频繁,后人还为其编纂了《孔北海集》,殊不知在有心人眼里孔融已经毫无生机,如冢中枯骨。
3:木秀于林,孔融身死
行事张扬的孔融被路粹加上了"诽谤朝廷,图谋不轨"罪名,建安十三年曹操下令处死孔融,满门抄斩,时年五十六岁的孔融最终成为了刀下之鬼。据《后汉书》当中记载称:"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很显然孔氏家族已经不为曹魏政权所容纳,孔融的世家标签即是他的保命符,也是催命钟。当时的与孔融交好的世家无一敢替孔融收尸,足可见世家的凉薄。然而为何曹操会不顾名声将一代名士孔融会置于死地,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三:乱世的背后世家,孔融为何身死
1:保皇反曹,孔家抉择
自从官渡之战以来,曹操击败了河北霸主袁绍,成为了新一代的天下霸业之后,行事日益嚣张,渐渐的将汉室不放在眼里,之后更是暗示手下保举自己进位为国公,其后更是直接称王,取代东汉自立门户之心昭然若揭。据《三国志》当中记载称:"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曹操对于反对的人都是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为此荀彧都被赐死。
反观孔融家族,是孔子儒学的正统传承,最重视正统大义的名分,为此孔融家族将希望都寄与汉献帝身上,希望他能够夺回权势,建安年间发动的多次政变都有孔融家族的身影。据《后汉书》当中记载孔融上书汉献帝改制的主张称:"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
此举无疑是触动了曹操的逆鳞,更是将孔融家族推向了曹操的对立面,光明正大的支持傀儡汉献帝,在根本利益的冲突对立之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很显然曹操作为手握实权的枭雄人物自然是迅速将孔融一家消除干净,以绝后患。
2:曹操杀鸡儆猴,震慑世家的需要
曹操被当时的世家子弟称之为"阉宦之后",备受歧视,其次曹操深知这些世家大族的危害,他们眼中往往只有利益毫无忠诚可言,俨然是国家的寄生虫。曹操在北方建立曹魏政权之后,面对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依旧采取了强硬的态度,打压世家的同时,也安抚拉拢一部分"顺眼"的世家。
在赋税上曹操更是毫不客气的出台了《收田租令》,据《三国志》当中记载称:"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直接掐住了世家的经济命脉,而孔融作为根正苗红的世家子弟,曹操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对他。
曹操对待世家的态度强硬,多方面打击世家,自然会引起世家的反弹。在这样的的情况之下,曹操不可能将他们赶尽杀绝,就采取了杀鸡儆猴这一招,很不幸孔融就成为了那只震慑宵小的"鸡"。曹操选择孔融的原因首先是看重孔融出生名门世家,在世家中地位非凡,有足够的震慑力,其次是孔融多次反对曹操,是曹操暗面里的"敌人",某种意义上孔融简直就是为曹操量身定做的威慑世家的"武器",孔融自然难逃一死。
3:出生名门,天下信服,曹操猜忌
孔融家族作为孔子后裔,身份自然非同一般,而且孔融为人喜欢结交名士,提携后进,喜欢指正别人的不足,又宣扬他人的善行,天下人对于孔融都是比较信服的。
据《苏东坡全集》当中记载评价孔融称:"文举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出生名门望族,又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对于生性多疑的曹操而言决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时机成熟之人自然会杀之而后快。
4:孔融行事乖张,不为曹操所容
抛开孔融出生世家的身份,孔融的性格也为他被曹操所杀埋下的祸根。自从孔融在北海战败被征召入朝为官以来,对于曹操就有颇多偏见,先是多次利用清流身份抨击曹操的时政,又多次公开反对曹操的政令,阻挠曹操的一统大业。
据《后汉书》当中记载称:"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那个宁叫我负天下人的曹阿瞒自然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曹操忍无可忍之下杀死孔融也是必的事情。
四:结语
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年少成名,是世家中的佼佼者,但是作为世家子弟的孔融却成为曹操必杀之人。作为坚定的保皇派,孔融家族站在曹操的对立面,而曹操又需要杀鸡儆猴震慑蠢蠢欲动的世家,乖张的孔融早就被曹操所厌恶,但是孔融之死的根源还真有孔融家族的抉择,乱世世家不是更上一层楼就是身死族灭,孔融家族无疑是属于后者。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后汉书》
《太平御览》
文/羽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