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思维导图简单而漂亮(这样做思维导图)(1)

前段时间,有个关于左右脑的测试题非常火,据说有2000万人参与了测试,后来虽然程序员证明其结果是随机生成的,微信也进行了封杀,但是它确实也在朋友圈火了一把。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左右脑总是充满了好奇,左右脑的测试题就是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

特别的思维导图简单而漂亮(这样做思维导图)(2)

今天要说的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利用大脑进行分散思考的工具。

特别的思维导图简单而漂亮(这样做思维导图)(3)

思维导图究竟是什么?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东尼·博赞于1970年代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工具,这种辅助性的思考工具,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需要画出与此相关的对象,这样的一种操作模式很像一个心脏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所以也叫做心智图

为什么要学习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可以让你以内容为中心

我们之前在上学的时候,记笔记的顺序是按照时间的不断流逝而加以更新的。

比如说你今天去看了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类教人如何读书的书籍,下个星期看的是《红楼梦》这种文学类的书籍,因为这两本书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型,如果你在同一本笔记本上做笔记,而且做笔记的方法还比较盲目不科学的话,那不仅会造成混乱,而且日后不利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采用思维导图,可以让你重新回到以内容为中心的方法上来,内容就是每次学习确定的主题,在这个学习主题的基础上,你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模块。

下图是我在读《学习之道》时所做的思维导图,因为这本书写地比较乱,所以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书的内容分成以下的几个模块。

也就是说,当我今后遇到一些如何提升学习力的问题时,我会重新回到这个思维导图中,根据问题的类型,查找相对应的启示和解决思路,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法。

特别的思维导图简单而漂亮(这样做思维导图)(4)

2,思维导图可以让你主动学习

很多人抱怨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效率非常低下,这是因为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被动学习,另外一种是主动学习,如果你经常效率低下,很有可能是已经陷入到了被动学习的泥淖之中,你却不知道而已。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老师讲什么我记什么,或者我将书本看到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进自己的笔记本,这样的学习方式,其实只是在对知识进行搬运而已,根本没有发挥任何的主观能动性;

而主动学习则要求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提炼和精简,力求抓住最核心的部分,而不是看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你对一个主题下面的任何一个对象进行适当地精简,避免过多的陈述,例如我在做《学习之道》的思维导图时,就是对信息进行足够的精简。

特别的思维导图简单而漂亮(这样做思维导图)(5)

3,思维导图可以让你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

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对知识做更多次、更深层次的加工,那我们对于所学到的知识就能理解地更透彻,将来也有更大的可能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思维导图除了能让你对知识进行精简,还能让你知识进行概要和扩展。

例如我在读《社会心理学》时,当读到吸引与亲密这一章时,我对各个精简的知识点分别做了概要和扩展。

特别的思维导图简单而漂亮(这样做思维导图)(6)

这一章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对“关系中的奖赏”做的概要和扩展。

吸引力奖赏理论:我们喜欢那些回报我们或与我们得到的回报有关的人。

拉罗什福科在《箴言集》一书中指出:在友谊中,双方的长处和优势得以互换,这可能有益于双方的自尊。

这大概能说明为什么朋友中的双方如果彼此的成长速度不一样,弱的一方不仅在交往中有压力,更会让自己的自尊受到打击。

4,思维导图可以让你巩固你的短期记忆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人类的记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非常短,在生物学上来讲,短期记忆只是神经连接的暂时性强化,如果得不到巩固和复习的话,短期记忆就不可能演变成长期记忆。

通过做思维导图的方法,你对知识进行精简、概要和扩展,如此往复,等于把知识点暂时的强化不断加强,这样你就能记得更牢。

特别的思维导图简单而漂亮(这样做思维导图)(7)

怎么做思维导图

知道了思维导图的作用和好处,请一定一定要记得以下的原则:

工具毕竟还是工具,检验一个知识点是不是真正地掌握了,关键还是要看这个知识点能不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毕竟我们都不想囤积很多个T的思维导图,结果日子还依旧过得浑浑噩噩。

之前我就沉迷过研究所有的思维导图软件和如何做出更加优美华丽的思维导图,什么线条应该如何搭配、图标如何最大程度的美观、怎么样在分享后获得别人最多的赞美,结果就本末倒置了,完全不知道去内化各个知识点,更没有去把知识给应用起来,改变自己。

在做思维导图之前,可以参考以下的几个步骤:

1,确定思维导图的载体

现在流行的两种载体,分别是纸质版的思维导图电子版的思维导图,每一种都有各个的优缺点,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和不同的任务要求,进行抉择。

现在我主要用电子版来做思维导图,看重的是方便携带,而且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来保存,随写随走,随写随取,推荐使用Xmind。

2,确定一个中心的主题

跟你在做演讲一样,你做的每一个思维导图都需要确定一个主题,依据这一个主题,再进行其他分支内容的整理、精简、概要和扩展等等。

当然如果主题下面的任何一个分支内容,你觉得特别重要,也可以单独开辟成一个主题,这样才能凸显它的重要性。

例如你在做《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思维导图时,主题一般情况下就是这本书的书名,接着你在各个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时,发现书中提到的一个方法:检视阅读法,对你来说特别有用,那么你就可以另外再做一个思维导图,专门来对这个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

3,在思维导图中录入重点

这里的重点,指的是主题下面的第二分支内容。一般来说,有些书的重点内容比较突出,书中会以加粗、划下划线标记出来,你可以一眼就知道这里是重点;但也有些书作者并没有给出哪一些是重点,你必须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筛选和区分。

例如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其实整本书的重点无非就这三个: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样的重点其实一目了然。

也有一些你得自己去抓重点,就像我上面所说的《学习之道》那样,做这种类型书籍的思维导图,考验的是你逻辑推导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4,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最后,即使你完成了一本书的思维导图,也并不代表着你就已经把所有的知识点给收入囊中,你还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现在我每当做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都会按照以下的复习计划进行复习:

30分钟后:复习10分钟;

临近睡觉前:复习5分钟;

一个星期后:复习2-4分钟;

半个月之后:复习2分钟;

三个月之后:复习2分钟。

为什么我那么强调要对每一本书的思维导图进行及时的复习?

因为每一次复习都是对知识点进行再一次的感知过程,每一次感知,我们除了能巩固旧的知识之外,还有可能得到不同新的体会和感知。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当你回过头去重新品味旧的知识时,会有新的体会或者感悟的原因。

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有一些知识点你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你就可以将剩余出来的注意力,投掷在那些你之前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地方,这个知识点在你一次又一次琢磨中,或许能给你完全理解透彻。

最后的最后,正如我们古话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想要知道一件事物好不好,不是看别人怎么吹,怎么捧,关键还是要看你能不能迈出自己的脚步,自己去尝试一番。

希望对你们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