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的元宵晚会开场就是几句古诗词,虽然知道是古人用来描述元宵节场景的,但是免不了有些蒙圈:这些古诗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虎年拜年七字诗句(释义虎年元宵晚会的开场诗词)(1)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才看门道。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诗词的来龙去脉。

虎年拜年七字诗句(释义虎年元宵晚会的开场诗词)(2)

《正月十五夜》

--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是描写洛阳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洛阳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到处都是灯的海洋,火树银花,热闹非凡,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看灯的更是人山人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在这个独特的日子里,人们可以嗨到天亮。在数百人赋诗记其当时的盛景中,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最后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难得的日子,取消了夜禁,让百姓可以痛快享受欢乐。正因为如此欢乐,人们才会期盼时间过得慢一点,期盼明天晚一点到来,期盼可以多享受一会元宵节的热闹喜庆。

全文译: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犹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虎年拜年七字诗句(释义虎年元宵晚会的开场诗词)(3)

《十五夜观灯》

--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宋代以后,元宵节的热闹繁华更是盛况空前,人们不但在节日之夜观灯赏月,而且尽情歌舞游戏。

更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较为自由地相互表达爱慕之意。

新正元旦之后,人们忙着拜节、贺年,虽然新衣美食,但娱乐游赏的活动却比较少;

元宵节则将这种沉闷的气氛打破,把新正的欢庆活动推向了高潮。

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 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楼的(灯光)似明月高悬。

为这节日增光添彩的,当然还少不了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

全文译:

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开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种习俗,由夫妇中的男方主办,活动内容一般为夫妻对坐进行宴饮或赏乐观戏。

虎年拜年七字诗句(释义虎年元宵晚会的开场诗词)(4)

《元宵》

--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唐伯虎。说起元宵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元宵节的灯。

当然,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是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佳节如许,自然少不了月亮的陪衬。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这两句就十分美妙地写出了元宵节灯与月结合的魅力。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这两句绝美的比喻将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呼之欲出,让人们感受到无比的浪漫。

通常的元夜诗,多写都市。而唐伯虎的这首《元宵》却取材农村,展示了街道的拥挤和失敬百姓的喧闹。

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

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元宵》全诗意境优美感人。

全文译: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

这样的夜,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

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燃烧月下,月亮如水似银。

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

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

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虎年拜年七字诗句(释义虎年元宵晚会的开场诗词)(5)

《清玉案·元夕》

-- 南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这一首《青玉案》,可谓写元宵节的千古绝唱,至今脍炙人口。

”东风夜放花千树”,第一句就显示出春天的鲜活感和元宵节的热闹感。随着视野的逐步拉近,读者可以看到元宵节的“宝马雕车香满路”,看到“一夜鱼龙舞”的不停歇的热闹。

整首词文辞华丽而典雅,意境优美而深邃,“宝”、“雕”、“凤”、“玉”,一个个华丽的文字,写出了元宵节灯火的华丽,也写出了人们心中那值得守护的美好。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初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三境界的第三境,

并以此作比喻,做学问、做人、成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全文译:

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

豪华的马车在飘香的街道上行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央视的晚会主要是描述景象为主,还有很多侧重描述感情、家国情感的关于元宵节的诗词还有很多。

如果你还知道,请给我留言吧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