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此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第五章整章内容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白话意思为: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天地不仁,是说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当台风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华的富人家里去一趟,也要到那乞丐家里逛一圈。它要刮到皇帝家里,也要刮到阿猫阿狗的家。还要刮到那小小蚂蚁的穴里。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处。很多人听到这里就又不明白了。怎么不仁,反而就是大仁了?是的,正因为不仁,看待万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

大致意思是: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原意是歌颂战友之情,如今多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本来是歌颂基友之情的现在演变成了男女之情

对外汉语灯火阑珊(对外汉语灯火阑珊)(1)

灯火阑珊

灯火稀疏,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

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

不能错当“灯火辉煌”使用

对外汉语灯火阑珊(对外汉语灯火阑珊)(2)

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不刊之论的解释是,不可改动的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消除,修改)。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由此可见,词典里“不刊之论”并没有“刊登”的义项

对外汉语灯火阑珊(对外汉语灯火阑珊)(3)

昨日黄花

是一个典型而又普遍错用的乱造的词语,应为“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明日黄花的解释是,苏轼的诗《九日次韵王巩》,指过了重阳节的菊花,即将枯萎,没什么观赏价值了。后用“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或失去现实意义的事物。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明日黄花的解释是,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而现实生活里,新闻出版物、网络等媒体,频频出现“昨日黄花”。“明日黄花”这个词,生生被“昨日黄花”这个滥造的词语“鸠占凤巢”了

对外汉语灯火阑珊(对外汉语灯火阑珊)(4)

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所能为。也说“神工鬼斧” 。

清屈大均《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岩底采无馀,鬼斧神工多得髓。”

秦牧《艺海拾贝·酷肖》:“这个小故事我想不是无稽的,因为世间的确有许多‘功参造化’、‘鬼斧神工’的巧匠。”亦作“ 鬼斧工 ”。

对外汉语灯火阑珊(对外汉语灯火阑珊)(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