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巳时,就是秋分节气交节的时间,此时此刻已经进入了秋分节气,从这一刻开始,黑夜逐渐比白昼长了。所以今日之后,就进入了阴气比阳气强的时间段。此时此刻也是“彼岸花开日,孟婆熬汤时”,是什么意思?
人们在与大自然对抗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信仰,一种是对天象的崇拜,另一种就是对祖先的信仰,上古文明和很多古老的节日大多来源于此。秋分节气是金气上升的顶点,也是水气出现的开始,为金生水的转折点。
金为秋凉,水为冬寒,秋为少阴,冬为老阴,所以今日就是由凉转寒的开始,也是水气出现的开始。从夏季到秋季,为老阳生少阴,从冬季到春季,为老阴到少阳。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因此少阳之气出于水,少阴之气出于火,水为阴极,火为阳极。
于是七月半,祖先从水中归来,又从水中回去,人们在中元节放河灯,七月晦日悬挂落苏灯,都是为了照明祖先来去之路。秋分节气是金气上升的顶点,也是冬水之气出现的开始,所以秋分之后水气出现,代表着水路通了,也就是通往地下之门打开了。
因此“秋后问斩”的时间就是秋分之后晴天的午时三刻,也就是中午的十一点四十四分左右。秋分之前,水路不通,不宜杀伐。所以《狱官令》中说“从立春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如有违反,徒一年”。《大明律》说“若立春以后,秋分以前决死刑者,杖八十”。
何为孟婆汤?
在四季的交替中,少阳之气出于水,所以从阴到阳的最后一段路就是水路,也就是忘川河。在数字之中,七为春,九为夏,八为秋,六为冬。因此七就是阴生阳的界点,也是阳气生发的开始。八为阳生阴的界点,也是阴气收敛的开始。
阳气的增长过程为上升和发散,阴气的增强过程为收敛和下沉,七为阳气上升的开始,八为阴气下沉的开始,所以说“七上八下”。于是人们在亲人离开之后,每过七天去祭拜一次,七七四十九天为满七,过了三年为结束。
这个过程就是从阴到阳的过程,最后一段路就是走过忘川河,有三种途径。要么从桥上走过,要么坐船渡河,要么从河中游过去。除了从河中游过去,其余两种都不是免费的,所以人们在离开之后,都要手握几枚铜钱,以做为买路钱。
奈何之上有一座桥,桥上有一位卖汤的婆婆,谓之孟婆,所卖之汤就是孟婆汤。那是用你一生的泪水熬制而成,喝过之后,就相等于把之前的一切酸甜苦辣都统统还给了你,同时也就忘记了之前的种种,这也是孟婆汤最大的特点。
相传孟婆汤有五味:甘、苦、辛、酸、咸,乃是以八泪为引,熬制而成,分别为:生泪、老泪、苦泪、悔泪、 相思泪、 病中泪、 别离泪、伤心泪。所以孟婆汤就是一个人曾经所有的经历,喝过之后,也就相等于没有了之前的经历。
既然孟婆是卖汤的婆婆,那就意味着孟婆汤不是免费了,需要三枚铜钱。这座桥也分为三层,上层走善人,中间过普通人,下面走恶人,下面也是最容易掉入河中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忘记之前的种种,于是就只能选择坐船渡河或者自己游过去。
忘川河上的渡船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坐的,其价格也比孟婆汤贵一倍,相传为六枚铜钱。如果不喝孟婆汤,一般都会被推进河中,经过千年的挣扎,才能游到对岸,重新开始。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渡河,都是一种无可奈何,于是这座桥就被称为“奈河桥”。
从开始到走过这座桥需要十四年,如果坐船需要四十九年,自己游过去需要千年。有诗云“二七亡人渡奈河,千群万队涉江波”,意思就是在地下十四年之后,才开始渡过奈河。俗话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鬼言三年,地上三日。
所以每过七天,人们就会去祭拜一次,其实地下已经过去了七年。四十九天为满七,代表着地下已经过去了四十九年,这时候大多数人已经重新开始了。如果被推下河中自己游过去,需要千年,也就是地上的一千天,约为三年,因此三年就是最后一次隆重祭拜的日子,之后的祭拜只是一种思念。
彼岸花开日,孟婆熬汤时
在很多古籍中,都认为孟婆与风有关,比如《山海经》中说“帝之二女,游於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故曰孟婆”。《南越志》中说“飓母即孟婆”。飓风又叫阊阖风,为兑气所生,也就是西风,代表着秋季的萧杀之气。
秋分节气,斗柄指酉,酉在正西,此时正是西风起时。然而秋分节气代表着金生水的开始,金为秋凉,水为冬寒,所以此时之风带有寒气,可以让树叶飘落,草木凋零,也容易导致人们受凉。因此孟婆就是秋分之后,寒气所生的寒风,为金水之风。
孟婆立与奈河桥,就如同秋分之寒风阻挡人们一样,是一道关口。彼岸花指引着人们走到忘川河,此花一年两度开,春分前后三天为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为秋彼岸,此花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花叶永不相见,一直开到望乡台,回头望一眼走过的路,是一种无可奈何。
所以春分和秋分前后,就是孟婆最忙碌的时候,于是人们将农历的九月十三定为孟婆诞,就是因为九月十三位于秋分节气前后。秋分之后为寒露,寒露之露为金水之气凝结而成,因此“寒露水,恶过鬼”,而金水之风,也就是凉风转为寒风,容易让人受凉,要穿长衣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