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即位后,废除了唐代节度使,在全国设十五路。襄阳在北宋初称襄州,属京西南路管辖。北宋后期,襄州改为襄阳府。

北宋时期,襄阳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知州耿望在襄阳县淳河筑堤修堰,把旱田改成水田达300多顷。谷城、南漳、保康等地农民,用搭棚架方式生产黑木耳,产量大增。襄阳茶叶进一步行销外地。范仲淹专门为襄阳茶叶写了《斗茶歌》加以称赞。水产鳊、鲌、鲤、鲫等鱼为襄阳四大名鱼。襄阳缩头鳊,又称“槎头鳊”,尤负盛名。襄阳漆木家具行销全国,久盛不衰。其他如造船业、编织业等都很兴旺。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被贬为乾德县令(今老河口),他在襄阳期间,著有《砚山亭记》、《乐哉襄阳人》等诗文。

襄阳县邓城人魏泰,博览群书,长于文辞,与王安石、王安国、黄庭坚等都有交谊。所著《东轩笔录》,记叙王安石变法史实,很受史家重视。

魏玩,女,魏泰亲姊。她的丈夫曾布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魏玩的诗词造诣很深,有《魏夫人集》传世。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认为魏玩与李清照二人,是宋代最著名的女文人。

北宋书法家米芾(1051-1107年)是襄阳人,曾任礼部员外郎。古时把礼部郎官称为“南宫舍人”,所以人们称米芾为“米南宫”,又称“米襄阳”。北宋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大家,米就是指米芾。米芾学习书法十分认真、刻苦,成名之后,每日仍坚持临摹唐代书法真迹。他学习传统又不断创新而自成一家。他的水墨画也很著名,被誉为“米家云山”。他的诗为当时所称颂,文学家王安石把他的诗写在扇子上,随时朗读;另一文学家苏轼说他的字“超妙入神”,他的文“清新绝俗”。樊城区现有米公祠,存米芾及其子米友仁部分遗墨。米公祠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芾简介以及故事背景 襄阳人米芾是北宋苏(1)

米公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