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三圣是指中华文明5000年来之中,在历史长河之中所展现出来的三位杰出的圣人,分别作为儒释道的重要思想代表人物,其中这三位圣人是在我国思想领域处于不同的方向,但三位圣人对后世的影响都是极其的巨大,故而又称又称为三圣,后期与世界交融之后,为于西方三圣作出区别,将此三人称作东方三圣,下面上人将为各位讲述东方三圣及事迹之简略内容及其思想之主要代表。

第1道圣老子。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

道圣老子,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是我国春秋时代的春秋时晚期人,其祖上原本是宋国贵族,后因其父老佐战死,随母逃往陈国避难,老子年幼之时,便是极其好学,经常苦熬至深夜,以至于年纪轻轻便头发花白,故世称老子,老子出生于河南鹿邑,据说此地之人,称呼老虎为狸儿,而老子的小名便称为狸儿,后世流传其名为李耳。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2)

周室游学

后老子成年之后向周王室进行学习进修,后期成为周王氏守藏书之使并在孔子观礼于周朝之时,为孔子详细讲述三代的旧礼及三代书志等,但好景不长,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将王室所藏藏书尽抢走,并逃亡楚国,使得老子成为了一个空有其名而无实职的官员,老子厌弃了世俗的争斗,便轻装上阵,带领一个童子骑着青牛,远走西方。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3)

骑牛西去

远走西方途中,据有关史料记载,在老子西出之时,曾与孔子还有过一次会面,但史料记载为数不多,所以小编无法展开讨论,老子西出之后遇到了春秋时另外一位重要的人物——尹喜,此人便是司马迁《史记》记载引起此人善星宿、观天道,善内使阴阳风物之学也,在函谷关做守关官吏,他见到东方有一团紫气远远向西方飘来,认识到有大人物会路过此地,后来没过多长时间,老子便骑着青牛缓缓而来带领童子飘然一副仙风道骨,出尘之态,尹喜向老子执弟子之礼,询问三代古事、如今政治得失,天下兵戈兴乱的原因,老子全面解答了尹喜的问题,得到老子的解答之后便心生向往,想让老子为尘世留下一些东西,但老子已然心无他念,念归虚无,本并不愿意涉及尘世,远走西方,归隐遁世。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4)

写下千古流传《道德经》

但老子也不得老子也为了自己思想能够传播。为了自己思想能够传之于世,后人得见大道便听从尹喜的建议,在函谷关时写下洋洋洒洒《道德经》5000多字便是流传千古的《道德经》后来有书中记载,尹喜后又出现于世间,并亲自登临武当金顶。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5)

数千年以来,老子思想之中最为玄妙的道、玄、抱元、守一、虚静等思想,对中国文化创造了极为深远和重大的影响,后世的魏晋玄学思想,隐士思想,方术思想等均来源于老子哲学思想之中,老子作为春秋百家争鸣之第一人物,也堪称百家始祖,他在自己的哲书中提出了最高哲学观念——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之中最高最上的存在,它无生无灭,无想无存,永恒自然,不可捉摸。认为凡人只有去其身心欲虑,减少欲望,方能结合于道。

万世道宗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6)

后佛教西来,东汉时张道陵为了抵御佛教并搬出老子,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作为自己教派的祖师,后期经过不断发展,老子思想成为道教的主流思想,并经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全真道等相互融合,道教又出现了三清,老子的地位又有所下降,在三清之中仅是处于第3位,远不如第一尊元始天尊,第二尊灵宝天尊,老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的思想巨大影响力及能量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一位无比伟大的哲学家,其作为东方三圣之一,小编感觉其作为东方三圣之首,应当是当之无愧的。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7)

第二儒圣儒家至圣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其祖上原本也是宋国贵族,但因为孔父嘉之乱,而使得远迁至鲁国,其父是鲁国有名的大夫,与齐国作战中战死。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8)

少年热爱学习,打破千年旧枷锁

早年就十分热爱学习,在从事相应的自然劳动生产活动之外,十分热爱学习诗书,到了中年即是鲁国有名的大学者,后期开千古教学之风,打破了原有三代时教学的禁忌,突破了官学的桎梏,开创了私学之风,开始广收弟子,名声大振,其中鲁国官僚大家孟孙氏便有一子拜他为师,孔子更将女儿许配于孟孙氏之南宫敬叔,后得孟孙氏之支持、鲁国国君批准,孔子带领少数弟子造访周王朝,也就是在这一时遇见了老子,两位至圣先贤在历史上有了一次相遇,这次相遇中,许多古籍对此进行了记载,其中最为详细的是《孔子家语》中的相关记载,孔子分别向老子请教了礼制和其他王治用兵等问题,老子纷纷一一为其做了解答,而在离别之时老子也曾对孔子做了许多指点,虽然其道不同,但在本质意义上说,却是两位难得的知音,老子理解孔子的愿为天下兴利除弊之大志,孔子也理解老子的玄妙非常。孔子曾大发感叹道,老子为人者,其尤然龙也?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9)

仕途不顺,历经千辛万苦

孔子虽然学识渊博、品行卓越,但孔子之仕途并不得意,其在鲁国时曾帮助鲁国对付齐国之欺压,有碍于齐国大夫的设计使得鲁王沉迷声色孔子不得已去鲁,去鲁国奔齐国,来到齐国之时,又受到其国国相及一众贵族的猜忌,使得孔子在齐国也并未呆太长时间,齐国此时也已处在国力下滑时期,齐景公长年在位,但不思进取老迈昏庸。虽见国中大贵族田氏不断壮大,但对田氏的壮大也并无一定措施予以遏制。孔子见此情形,不得已离开齐国开始游学之旅,长达十多年。但在游学途中不断碰壁,其在宋国因为讥讽了一位用大石头做棺材的大夫,而被这位大夫砍倒了他用于讲学的大树,孔子无奈不得已离开宋国,来到卫国,但此时卫灵公已然老迈昏庸沉迷女声,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0)

其魏国也存在许多王位争夺的矛盾,更在此次期间与卫国国后传出一系列绯闻,孔子不得已再次出走,孔子又想北渡晋国,但听说此时赵简子正在晋国主政,孔子畏惧于赵简子之心狠手辣便不再北渡黄河,被围困在陈蔡之间,绝粮数十日,其中许多弟子都受不了散乱于山野之上,唯独与孔子抚琴弹奏,一如往常,信得弟子子贡向楚国借兵方度过此次困难。当其返还鲁国故土之时,已是70多岁高龄,孔子返还故土之后,并不在于热衷于出世,反而是和自己的弟子整理平生所学,著书立说,删改《春秋》。

千年影响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1)

纵观孔子的一生,为了维护维护周代的礼法宗教,礼法秩序,而不断奔走,但是当时诸侯连年征战,土地兼并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孔子已然不能对当时的政局做出任何的改变,但是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仍在鼓舞着现实社会中的很多人,也鼓舞着历史之中几千年来的无数人,包括他的继任者,孟子等一系列儒家精神的人物。不论其他,就说其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古今中外历史之上,也算是一位独到的大学者,其门下有3000弟子,贤者72人。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2)

后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门地位得到提高,一直到清代末年,孔子地位一直极高。经过历历代帝王不断追封孔子,从至圣先师的封号,又演变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等其后姓子孙孔氏一族也被特地批准于居住于山东曲阜孔氏旧宅之中,孔府也得到不断扩建。但现在新文化知识有诸多之人,批判儒家思想对中国人钳制之声,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3)

但儒家思想经过汉唐之间的演变,宋明之间的洗礼,其本质思想已不可窥其原状,汉代之时,帝王用法家之实,儒家之虚,经过两汉400多年的传承,儒家思想也不断吸收其他各家之精华,所以两汉之后原本本色儒家思想其实早已几乎灭绝至于后续之很少能发孔子思想之一端者,亦有其人如理学之二程、心学之王阳明路九渊的皆有一小部分思想可与孔子原生态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不是原本儒家思想。

孔子一生被称为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后期对中华文化之中算是一个象征人物,但孔子与老子相比境界低一层次,故在东方三圣之中名列第二。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4)

第三禅宗至圣,六祖慧能。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5)

佛教原产于印度,印度国王王子释迦牟尼所创,释迦牟尼王子结婚之后出家修行,并在菩提树下参悟49年而得大道,其得道之后广泛于古印度传播形成佛教,佛教原本由僧团及经院形式存在,东汉明帝时期梦见脑袋上发金光的仙人,明帝于是派遣使者向西方求取佛像,经书当时有两位僧人跟随明帝使者东来并在洛阳建立白马寺翻译经书,此时佛教正式进入中国,是在东汉明帝时期,与此同时道教祖师张道陵也开始了自己的传道活动。经历南北朝战乱,南北朝数百年分裂之局面,另外一支佛教宗派开始悄然兴起。

禅宗兴起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6)

这一宗派称为禅宗,其由来典故,得益于佛经上记载的一个故事,据说佛在灵鹫山讲法佛祖拈花微笑,其余僧众不解其道理,迦叶尊者走至佛前,拈花微笑,此时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微妙本心,本相实相,得我道者,为大迦叶也。

禅宗之兴起是南北朝期间,一位古印度王子的向我国传法而来,这位王子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这位王子效法佛陀,也出家修行,后来在我南北朝对峙之时,南渡长江,以一根芦苇渡过长江,来到当时的大梁王朝,这时梁朝的皇帝是梁武帝,梁武帝十分笃信佛教,曾经多次出家并在出家之后要求朝臣以金钱将其赎回。达摩大师来到中国首先活动是在中岳嵩山,并在嵩山之少室山上一处石洞之中面壁九年,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7)

从此名声大噪,声威播于天下,梁武帝听说达摩大师神迹之后,便派遣使者请达摩大师前往南梁宫中讲法,并向达摩大师请教了许多关于佛教方面的问题,据记载,梁武帝曾问达摩大师建造佛寺、佛像供养僧侣,这有什么功德呢?达摩大师回答他,这样并没有什么功德,因为你这样做是为了求功德而而做,这样的求功德,其得到的效果是极其微小的。

后来达摩大师看出梁国积弊所在,便离开梁国,回到这少室山收徒讲法,建立寺庙,一开始建立法王寺,并在经过多年考察之后收僧人慧可为衣钵传人。禅宗在南北朝至隋隋唐朝不断发展之后,在唐高宗年间便已达到顶峰,这时禅宗的掌门祖师是五祖弘忍大师,这位大师曾伴随四祖道信大师三十余年,深得禅宗之精妙法旨。

六祖出世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8)

六祖惠能大师祖上原本是陇西贵族,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武将,因为父亲犯了政治错误,被流放岭南。据传在六祖惠能出生之时,曾有两位僧人来到其家,并对其父说,此儿将来长成以后,以惠能为名,惠者能传佛法,能者能做佛事,说完这句话两个和尚便不见了。六祖惠能于因缘际会之下来到曹溪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当时六祖惠能并不认识文字来到曹溪黄梅寺之时,这是在僧厨中工作,为众僧做饭。

神秀惠能作偈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19)

一日五祖感慨,自己数十年了没有衣钵传人,便广招门徒听讲说,如果弟子们能有写出自己数十年来所学佛学真谛之者,便将祖师西来衣钵传授给他,作为第六代祖师。当时众僧皆以为高僧神秀必能得五祖衣钵,于是均未写偈语上呈五祖,而神秀心中大为思量,感慨自己若写得不好,必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因此便悄悄,在寺院南廊之下,写下一首偈语,其偈语写到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第二天五祖大师听弟子们讲述南檐下有偈语一首,便带领僧众前往查看,五祖看了几次偈语之后,说此也是门外汉,但五祖对神秀的偈语也给予了中肯评价,说普通人依此修行,当可不堕恶道!这一日在后厨做饭的六祖慧能大师听见有人背诵神秀大师所做偈语,便也凑上前去请一位秀才帮其写了一首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亦作此偈语之后,全是僧众都大觉惊异感慨,獦獠一般的人物居然也懂得佛性,五祖怕有人伤害六祖便用鞋底将六祖所作偈语擦去,并说这也是未见根性的。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20)

出走南方

但是五祖却在半夜之中,将六祖召至禅房之内,并用袈裟遮住窗户,向六祖讲述《金刚经》,六祖在五祖大师讲述《金刚经》之时,只讲到第4句,便言下大悟,误到历代佛陀所传承之根本,禅宗真正心法,五祖大师为了保护六祖,连夜之内将六祖送走。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21)

六祖大师虽然得到了衣钵,但是也却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奔波,曾经借住在猎人队伍里,暗中放生了无数猎物,其日常饮食在也只是在猎人的锅边煮蔬菜为食。后来过了十六年年,六祖惠能感觉可以出来弘扬佛法了,便来到当时的广州,这时一处佛寺,正有两位僧人在辩论,一说说风动,一说幡动,六祖走出人群之中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当时的主持和尚,感觉到面前这位行者,修行极其高深,便将其请上堂去,说久闻五祖法脉南来岭南,不知行者可是六祖,六祖便将达摩所传衣钵,展示出来,该寺僧众尽数叩拜。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22)

弘扬禅法,光耀衣钵

六祖大师此时正式剃度出家,历经数十年磨难,创出自己独具特色的“南禅”,一时之间从者如云,北方不断有人前来南方修学,神秀大师也派遣弟子门下得意弟子神会,前往向六祖大师学习佛法,但神会在六祖感化之下,并未返回北方,反而留在六祖身边,为南禅的弘扬而不断努力。

六祖在当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至于武则天曾多次下诏请六祖到宫中去做国师,六祖多次拒绝了并推荐自己的同门师兄神秀道安等人作为国师,曾经三次拒绝了拒绝了武则天的邀请。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23)

后来在即将涅槃之时,曾经招来门下弟子前来对他们进行考察,但可惜门下弟子并无一人能对真正佛法做出真实解释,虽然神会做出了半步解释,但是神会的解答仍然在执着自性,不得圆满,是以禅宗之六代祖师至惠能大师便从此断绝,不再进行达摩衣钵传承。

玄山微言

纵观东三圣,他们早期都曾经独自沉浸于学习,并在后期之中根据自己之机缘,都获得了不同的境遇,尤其是六祖惠能和道圣老子,他们的经历更为传奇,在三人之中,六祖惠能和孔子到许多事迹有可考察,但是道圣老子的许多事情我们却不可以从史书中找到,所以老子也是历史之中颇具迷雾色彩的一个人物,在这东方三圣之中老子身上的迷雾色彩最为严重,老子身上的哲学思辨也最为严重。东方三圣是儒释道三家之数千年来最为杰出、最为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千年至纯天珠深度解析(东方三圣圣迹流源)(24)

而今天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对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优秀人物、伟大人物作有一定认识,故而小编方才撰写此篇东方三圣概述,希望能对看见的条友们有一定的帮助。

码字不易有喜欢的条友,看见了一定点个关注哦。[呲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