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甩子”

文/翟鹏程 摄影/枫声

“甩子”一词是邳州地方方言,多作为贬义词使用,意思是下流、不正经、不中用、没能力等,用现在的话来形容,类似“渣男”一词,多数用来形容男性,带有浓厚的歧视色彩。

对于游手好闲的男性年轻人来说,思想保守的老人多数用“甩子”二字来形容。

邳州方言叫什么(话说甩子)(1)

昔日邳州农村出行代步工具几乎都是自行车,听老一辈人讲,外出回来进村得下来推着自行车走、见人得打招呼。如果骑着自行车而且还很快,在村里横冲直撞的话,别人会说你“卖甩子”。

邻里之间,有异姓的表叔爷们见面也会开玩笑的说:在哪卖甩子的?然后双方哈哈大笑,这个“卖甩子”是嬉戏之意。

印象中这个贬义词在九十年代最为流行。随着港、澳、台影视红星的热门,VCD、DVD等碟片、录音机磁带传遍大街小巷,古惑仔、四大天王走进年轻人的视线,七零后、八零后都有了自己的偶像,身着太子裤、喇叭裤,休闲服,把头型也都搞成类似明星的头型四六分、三七分,然后头发再抹点摩丝、发乳、发蜡等,把头型弄的有模有样,更有甚者把头发上抹了太多的发油,用梳子一梳发油几乎都能流下来。有些看不惯的老人在背后肯定嘀咕:这些“甩”孩子,头上抹的啦啦的!

邳州方言叫什么(话说甩子)(2)

遇到农村逢集,年轻人赶集,穿着喇叭裤,外衣飘飘,梳着分头,抹上发油,腰间挂着一条长长的钥匙链子(在那个时代钥匙链子也是一种装饰品),家庭条件好的就在腰间挂着一个能放磁带小型录音机,骑着自行车你追我赶的一路嬉笑、大声喊叫,偶尔也会把步行赶集的老人吓一跳:这是谁家的“甩孩子”?

就拿戴墨镜来说,现在的人戴墨镜是为了遮挡紫外线,避免阳光照射眼睛;在那个年代年轻人戴墨镜却觉得很时尚,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酷毙了”。那些思想保守的老人却看不惯,在他们的心里就定义为“甩子”。

晚上看电影,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年轻人吹着口哨,一声接一声的,这些行为在邳州农村人们的意识里均与“甩子”二字有关。

夏天,农民下地干农活回来,吃完午饭大多数人都喜欢聚集在大树下乘凉,有男也有女,拉家常,开玩笑,也有个别中年人会讲一段荤笑话,接着所有人就会哈哈大笑,有的妇女会开玩笑的对那个讲荤笑话的人说:你这个“老甩子”。

邳州农村还有一句话来形容道德败坏、比较下流的人:走路吃甜瓜——甩种。这句话说出来很简单,但并无嬉戏之意。

如果朋友之间一方做了让另一方不高兴的事或者说了不好听的话,但是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发火,也会跟对方说上这么一句:你怎弄甩的!

关于邳州方言“甩子”一词的意思有很多,比如: “甩的须青须青的”,“甩的不粘墙了”等等,均是贬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明素质整体提高,文化涵养也与时俱进,和谐社会里都和文明接轨,不文明的方言也在逐渐消失。

邳州方言叫什么(话说甩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