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属于大地的四季之歌,进入三月,大地回春,农事渐起,沉睡了一冬的沃土良田,也迎来了耕耘的最佳时节。在肃州广袤的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勤劳的农民群众抢抓农时,搭建拱棚、播撒春色,按下春耕“快进键”,等待秋天收获满满。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1)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2)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3)

农时不能误,春日赛黄金。时下虽然春寒料峭,但银达镇黑水沟村千亩钢架拱棚示范区,工人们一早便投入工作,搭建钢架、吊接绳索,忙的不亦乐乎。从空中俯瞰,座座钢架已连片而起,在素颜的土地上勾勒出了一片银色海洋动人画卷。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核心区占地600亩,辐射带动产业发展面积达千亩以上。建成后,在部分用于农户种植的基础上,还将对种植大户和企业进行承包种植,对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4)

银达镇黑水沟村村委会副主任 张维军:2月中旬,我们就积极和施工方对接,组织人员施工,到目前为止,搭建完成了280座,剩余的赶3月底全部完成搭建,进行移栽种植。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5)

银达镇副镇长 张仲鹏:我们积极抢抓“三春”生产有利时机,坚决落实区委“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的要求,积极争项目、拉投资,发展设施农业,今年全镇计划落实蔬菜面积4.3万亩,精作制种2万亩,粮食面积4.3万亩,通过产业的提质增效,带动群众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6)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7)

人勤三春早,春来地生宝。在地处城郊的泉湖镇,广大农民群众已经将这句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转化为勤劳播种的具体行动。趁着棚内暖意正浓,大伙儿已经甩开膀子、挥起锄头,用汗水浇灌着新一年的丰收。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8)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9)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10)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11)

泉湖镇种植户 徐秀琳:棚里是我们移栽的笋子,往年是直播,今年试着移栽一棚,早育苗、早上市,收入也就增加了。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12)

泉湖镇种植户 何立成:我们过完年就早早地平整土地、撒化肥、铺膜......准备种辣椒、梨瓜、油麦菜,这样到5月中旬头茬辣椒就可以上市。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13)

泉湖镇种植户 胡永军:现在这个基地我们以香瓜为主导产业,秋茬复种辣椒,还有青菜,一个拱棚可以收入三茬,设施产业对农民来说是增收的渠道,只要勤快,收入还是比较稳定的。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14)

泉湖镇副镇长 聂灵杰:按照区委“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的部署要求,早安排、早部署、早动员,镇村组三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设施蔬菜种植工作,持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为今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15)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16)

秋作物生产管理(肃州三春)(1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年的春耕,对于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来说至关重要。今年,肃州区将围绕建设国家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目标,依托推进蔬菜产业集群项目,采取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科技支撑等方式,推动设施蔬菜集中连片、适度规模、集群发展,不断提升肃州农业品牌影响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肃州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