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纶是收复台湾的名将施琅之子。公元1659年,他出生于福建晋江县衙口乡,他是施琅的次子。因为出生于官宦之家,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自身聪明、伶俐,对于读书是十分喜欢的。他成年后,曾经和其父亲于公元1682年六月,和时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施琅一同参加了收复台湾的行动。他们在此次战斗中也十分勇敢,当时施琅率领水师两万余人、战舰百余艘,从福建的铜山出发,直抵澎湖,经过数天大战,最终击败了台湾岛上的守军,一举收复了台湾,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清朝施琅个人资料(清代名将施琅之子)(1)

施世纶蜡像

施世纶随父出征时,自己亲眼目睹了这场波澜壮阔、激烈空前的澎湖海战,在战场上曾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一首感情澎湃的律诗:

“独承恩遇出征东,仰借天威远建功。带甲横波摧窟宅,悬兵渡海列艨艟。烟消烽火千帆月,浪卷旌旗百万风。生夺澎湖三十六,将军仍是旧英雄。”

公元1685年,施世纶因父荫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在担任泰州知州期间施世纶为官很有作为,1688年他在江南泰州知州任上,因淮安发生大水,奉命负责督修堤坝工程:而驿吏假公济私,乘机扣压赈银,以饱私囊,他查明真相,将为首几个人捉拿,严厉审讯,处决,当地百姓大为欢悦,称之为“清官”。

同年,湖北发生兵变,有军队奉命前去讨伐,将路过泰州地区,施世纶得悉此军军纪不好,沿途多发生抢掠时,他命州吏、差役人等生副武装,驻扎在军队必经的村集,凡有士兵离开队伍,私自前来骚扰民间的,立即捉拿,毫不宽贷。带队军官前来交涉。他说:本州遵上司指令,负责督办过境将士的粮草,只有不肖之徒,竟敢借冒大军名义,对比我是帮忙纠察车纪的。军官自知理亏,只得约束将士,穿过州境而去。百姓没有受到骚扰。依旧安居乐业。

清朝施琅个人资料(清代名将施琅之子)(2)

施世纶画像

康熙三十二年(1693)。施世纶调征江宁知府。三年后,施琅病死。按礼制所定,施世纶请求离任、回福建晋江家乡为父守孝。消息传遍了全城,民众闻讯聚集了万余人乞求留在任上服孝、两江点督范承勋,就以舆情爱戴为理由,请批准带职守孝。但未获同意。他在守孝时期,不幸母亲病死。于是连续守孝。江宁百姓怀念施世纶的政绩,于是每人自发地捐献一文钱,集资在府衙前修建对称的两个亭子,并取名为“一文亨”。以为纪念。

公元1715年,他又被授为云南巡抚,但是还没来得及上任,又被调任漕运总督。施世纶上任后,他详细考察了漕运的积弊,并且在任内革除了羡金,弹劾了腐败的官员,废除了劳役中的不合理成分,管理十分严格。整年都在任上亲自监督漕船的情况,保证漕运的过程,不敢有稍微的怠慢。

1720年,因为陕西爆发了旱灾,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康熙命他到陕西帮助川陕总督鄂海筹集军饷,同时让他在途中沿路勘察河南府至西安的黄河漕运的路径,并核查了陕西现存粮食的数目上奏。在奏章送到后,康熙帝因为挂念陕西的灾害情况,从内库拿出帑金五十万两,并下令开仓放粮接济灾民,又因为地方上大半的官吏在军前,下令选拔部院的官员到达陕西,命施世纶负责此事。施世纶下令分十二路去考察贫民,按照每家的人口分给粮食,附近的百姓都得到了救助。

清朝施琅个人资料(清代名将施琅之子)(3)

施世纶宅邸匾额

可以说施世纶每调任一地,就在该任上忠于职守,并且清廉正直,责任心很强,所以他在地方任职都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对此,康熙曾评价其:“自州牧荐历大吏,清白自持,始终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