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清静(45.何谓清静为天下正)(1)

《道德经》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字面的意思是: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赛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这一章是老子的典型篇章,讲的是辩证思维,有些逻辑很难讲得通。

何谓清静(45.何谓清静为天下正)(2)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什么是大成?是完美的东西吗?那么怎么又看起来好似有残缺一样?实在让人费解。但如果用老子的辩证法来解释,勉强说得通。即在做任何事情时,要把握好事物发展的“度”,及时“知足”“知止”,不让事情朝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就可理解为“大成”。但这种适可而止的“大成”,在世俗的眼光里,好像还有所欠缺一样。

照此推断,“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也是这个道理。好比一个水库,能装多少水,往往不是由大坝的高度所决定的,而是由大坝的强度所决定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大坝的强度首先面临考验,如果大坝己出现了一些渗漏现象,就是“大盈”的信号。如果此时不加以控制,再往水库注水,或者不及时开闸放水,很可能会使大坝溃堤。但此时的“大盈”,在外行人看来,好像还有蓄水的潜力一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里的 “大直”“ 大巧” 大辨“”,可以理解为正直、巧妙、雄辩,是目的性的概念。在道家的眼里,一切极致的东西,都藏在这些看似普通的表象之下。“大直”隐藏在“若曲”之中,不巧之巧的“大巧”,隐藏在“若拙”之中,真正的“大辩”是掌握辩论的根本而不在于语言之技巧。而那些做足表面功夫的奇技淫巧,是老子所极力反对的,看上去花里胡哨,极有可能是中看不中用,偏离事物发展方向的。老子的“智慧出,有大伪” ,阐述的就是这种观念。

何谓清静(45.何谓清静为天下正)(3)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在静与躁、寒与热的对比中,认为清静和寒冷是事物的常态,而躁与热是非常态。因此清静无为才是天、地、人之道。清静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用我们惯用的问题导向的方法来理解,老子之所以提出这一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因为在老子看来,春秋时期国家社会之乱的根源,在于王侯或贵族阶层的无休止的贪欲,极度的浮躁,以及相互之间的尔虞我诈,必须给他们狠狠地泼一盆冷水,“去甚,去奢,去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