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所以能成为全中国都耳熟能详的名字,无非只是因为一句与他相关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对于司马昭其人,我们却知之不多,可能是出于一种对曹操曹植的喜欢,世人皆偏爱曹魏,于是对取曹魏代之的司马氏往往是深恶痛绝,而司马昭更是以一种弑君者的丑恶面目彰于天下。而对西晋历史有研究者,可能会觉得司马昭平定巴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该是个历史功臣。历史没有偏颇,司马昭就是司马昭,那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司马昭是怎样的一个人(德才皆薄的司马昭一生中有几大败笔)(1)

诡谲的司马昭

原则上说,司马昭是一个能力很不错的人,政治权谋,国家政务,军事大略都算不错,虽然远不及其父,亦不如其兄,但是时无英雄,该当他名重天下。而司马昭之所以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军事的双面人才,那是因为,三国发展到后期,吴蜀早已人才凋零,魏国虽然人才没有断层,但所出之人大都是比较平庸之辈,所谓的人才,也就大都是些做个军区长官,或者地方大员的这类中层人才,顶尖到能指点江山的人才也已凋零。人要想牛逼,提升自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就是等比你牛逼的人都死了,你就是天下最牛逼的那个人。

司马昭若是放在东汉末年,无非就是一个陈宫级别的人物,满天繁星中不算闪光的一类角色,可是四五十年过去后,前一辈的英才都凋零了,什么曹孟德、曹子桓,刘玄德、诸葛孔明,孙仲谋,周瑜,陆逊;什么荀彧,郭嘉,沮授,程昱,荀攸,司马懿,贾诩。连还算有点大才的陆抗和诸葛恪都死了,天下只剩下姜维、邓艾、钟会之辈,天命如此,人才尽失,也该司马昭横行霸道,所向披靡。

正因为其能力非凡,故司马昭一路高升,内平叛乱,外慑吴蜀。在司马昭的运筹下,魏国大军三路出击,并于263年吞并蜀汉,成就不世之功。在朝廷内,只手遮天,内外一切都在握,爵位层层高升,晚年甚至晋位为晋王,假天子节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全天下都知司马家取魏自立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思虑不周,留下以下三大败笔,最终害人害己害家族更戕害国家。

司马昭是怎样的一个人(德才皆薄的司马昭一生中有几大败笔)(2)

司马昭是怎样的一个人(德才皆薄的司马昭一生中有几大败笔)(3)

司马昭控制了曹魏政权

其一、于己,权术过重,勇气不足,战败不愿担责,为世人所不齿

事发于东关之战,时值孙权新丧,吴国国内帝位更迭,朝局动荡,诸葛恪与一众老臣争权,胜负未分。魏军由司马师为元帅,兵分三路共计十五万趁隙大举伐吴。公元252年,以司马昭为都督,统帅东路军七万人兵出东关,东兴之战爆发。诸葛恪以四万人马对阵司马昭的七万大军,以丁奉等老将为先锋,丁奉不负众望,率三千步兵雪中奋短刃,大破没有防备的魏军前部。诸葛恪随后率军压上,魏军全线溃败而走,损失一万余士卒,伤者不计其数。

此次战败,应是东路军都督司马昭警惕心不足,轻敌所致。而据《晋书》记载,司马昭并没有想要担责的意思,司马昭在战败后,问行军司马王仪此次战败谁来承担这个责任,而老实人王仪则回答,应当主帅承担失败之责,司马昭当场勃然大怒,回道莫不是要我来承担这次失利之责?于是怒杀王仪泄愤。

司马昭不愿担责主要是自己得失心太重,过分看重战绩和军功,没有魄力来承担这种失败的污点。与之相比,其兄司马师就有威望和魄力一些,明言失利是自己的责任,同时为了平众怒削了司马昭的爵位,司马昭得不偿失,反倒失去了名声。

司马昭是怎样的一个人(德才皆薄的司马昭一生中有几大败笔)(4)

曹髦被刺

其二、于家族,杀死高贵乡公曹髦,让司马一族背上弑君恶名

司马昭做了一件令司马家族背上西晋得位不正乃是弑君者骂名的大事,那就是弑杀了高贵乡公曹髦。曹髦因不满司马昭权势过盛,只手遮天,继而奋起反抗,率领为数不多、战力也不强的宫廷侍卫杀出宫门,欲讨伐司马昭。司马伷不敢与之争,而司马昭心腹贾充却带着司马昭所属的一帮死士将魏帝曹髦拦截在宫门之内,并差使武夫成济弑杀了魏帝曹髦,自此天下震动,百姓惶恐,群臣莫敢多言多语。

而后司马昭只是诛杀了弑君者成济三族,而对心腹贾充百般庇护,最后司马炎甚至和贾充做了亲家,其子司马衷娶了贾南风为皇后,贾南风专权祸乱,这也是天下大乱的根源之一。单说此次弑君之变,司马昭没有处理贾充,反倒是贾充步步高升,成为一时权贵。在天下人眼里,更加坐实了曹髦乃司马昭授意贾充弑君,这也是司马昭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能取魏自立的道德绑架。也是自此司马家族背负了弑君者的恶名,因为司马家族开当众弑君的先河之缘故,导致司马家后裔争权夺利,最终先后被刘曜和刘裕二人屠杀殆尽,几乎亡族,报应不爽。

司马昭是怎样的一个人(德才皆薄的司马昭一生中有几大败笔)(5)

司马昭立曹奂

其三、对国家,大肆任用司马亲族,矫枉过正,致使后来天下大乱,五胡乱华

司马昭是怎样的一个人(德才皆薄的司马昭一生中有几大败笔)(6)

少数民族内迁

曹丕开始为了避免汉代的陋习,对于亲族的权力格外警惕,并加以限制。导致后期魏主年幼,大权旁落,给了司马家族掌天下牛耳的机会。而司马昭为了避免曹魏之祸重现,完全反向的纠正了曹丕的行政理念,大肆任用同族,以致司马家族人人皆是达官显贵。到司马炎时期,九州天下,到处都是司马氏的王族。

等到了后期,朝廷皇权暗弱之时,天下诸王皆是司马氏的子孙,谁都认为自己有资格晋位为皇帝,于是便拉帮结派,开始各种挑战皇权。于是八王之乱自此爆发,天下大乱,八王与朝廷各自征伐,致使整个北方人口锐减,给了五胡内迁的机会,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中原被大肆屠杀,上千万的中原汉人被屠杀至不足百万人。司马昭大肆任用亲族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接导致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道文明创伤。

司马昭虽然政治和军事都有很高的才华,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德才皆薄。之所以能成大事,一是因为当时天下确实没有能与他匹敌的人才,二是因为其父其兄打下的根基太过牢靠。不过这三件败笔之事,确实也恰恰证明了司马昭大智慧和大远略实在是远不及其父,好在时代给面子,让竖子得以成名,并建立不世之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