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昨天,小时新闻记者去了杭州农家的慈姑地采访,苏州有道名菜叫慈姑烧肉,用的就是这种食材(此前报道戳这里:现在正上市,苏州人最爱的这道菜,灵魂食材不少来自杭州)。

今天有不少网友反馈,慈姑这两个字是不是写错了,是不是应该叫茨菇?

还有人说叫茨菰。

山茨菇和白茨菇的区别 慈姑茨菇还是茨菰(1)

关于慈姑的写法,其实《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书中说:“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

这段话后来编成了一段民间传说。

说水中生长的慈姑,一月生一个,十二月便生十二个,到了年终把它从泥地里挖出来,根上就会生有十二个白白胖胖的小慈姑。一年生十二子,还能把在烂泥里的“孩子们”个个弄得如此白净的母亲,必定是慈爱有加的好母亲,于是它便有了“慈姑”这个名字。

山茨菇和白茨菇的区别 慈姑茨菇还是茨菰(2)

慈姑的名字也许是这么来的,但关于它一月生一子的说法并不科学。

因为通常浙江农家7月底种慈姑,一颗慈姑等到12月底收获的时候,一般都会长出十多颗慈姑来。

小时新闻记者还请教了水生蔬菜专家,浙江大学农学院的郭得平教授。

山茨菇和白茨菇的区别 慈姑茨菇还是茨菰(3)

郭老师说:“慈姑是我们教科书上的写法,但后来很多人觉得,这个写法看起来有点不像草本植物,才有了茨菰、茨菇这样的写法,其实,慈姑是它本来的写法,并没有错。”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