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残害大象获取牙齿(人类猎杀大象的最早证据)(1)

Neumark – Nord 于 1980 年代首次被发现,在一个巨大的褐煤坑中进行了十年的挖掘,揭示了至少 70 具直牙象的遗骸,该坑在过去 125,000 年的细粒湖泊沉积物中保存完好那里。

欧洲直牙象是当时最大的陆生动物——肩高可达 4 米,体重可达 13 吨。这种动物的学名是 Palaeoloxodon antiquus,其特征是异常长且基本笔直的象牙。

Palaeoloxodon antiquus 在 800,000 至 100,000 年前的一段时期内漫游于欧洲和西亚的景观中。它是更新世时期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更新世时期始于三百万年前。直牙象不仅比今天的非洲象和亚洲象大得多,而且比同样已经灭绝的猛犸象还要大。

迄今为止,尚不清楚史前人类是积极寻找并杀死了这些大象,还是只是从自然死亡的动物尸体中捡拾食物。

人类残害大象获取牙齿(人类猎杀大象的最早证据)(2)

来自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 (JGU)、同样位于美因茨的莱布尼茨考古中心 (LEIZA) 和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动物考古研究分析了来自纽马克的一组欧洲直牙象遗骸——诺德。

这表明,尼安德特人故意猎杀欧洲直牙象的社会群体比之前想象的要大得多,而欧洲直牙象的肉和脂肪组织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大约 15 年前,研究人员检查了 Neumark-Nord 的大量考古材料。对他们来说,这种大象遗骸的堆积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模式,因为死亡率似乎一点也不正常。

遗骸几乎完全来自成年个体,其中显着的是雄性动物占主导地位。这种模式以前没有被观察到——无论是在化石中还是在现存的大象种群中——而且很难解释。

当 Sabine Gaudzinski-Windheuser 教授在 2021 年初开始检查精选的大象骨头时,她立即确定了可能导致这种组合的特殊性的痕迹:人类狩猎。

JGU 史前和原始考​古学教授兼考古研究中心和人类行为博物馆主任 Gaudzinski-Windheuser 说:“在骨骼中检测到明显和不寻常的病变,促使我们对大象遗骸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Evolution MONREPOS,一家在 LEIZA 支持下运营的研究所。

考虑到材料的独特性和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荷兰和德国团队成员决定分析由数千块骨头和骨头碎片组成的整个组合。

不出所料,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项目。几个月来,他们一直忙于打开哈雷国家史前史博物馆保护区内存放大象的大箱子,团队抬起又大又重的骨头以查看它们的表面。

他们还必须处理每一块骨头,确定它在骨骼中的位置,定位人为和/或食肉动物的修改,并记录任何明显的变化。MONREPOS 研究员 Lutz Kindler 博士说:“我们总共查看了存放在 Neumark-Nord 遗址的 3,122 具欧洲直牙象动物遗骸。”

猎杀大量长鼻虫以维持营养需求

考古分析的重点是病变是如何分布在骨骼遗骸上的。得出的结论是,这一地区对这些冰河时代巨型动物的猎杀持续发生了 2000 年,持续了数十代。“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猎杀大象的第一个明确证据,”莱顿大学的威尔·罗布鲁克斯教授评论道。

比雌性大得多的成年雄性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过高,这可能是因为与现代大象一样,雄性成年大象一直独来独往。与雌性相比,它们在没有牛群保护的情况下更容易近距离接触。由于它们也大得多,因此狩猎它们会产生更高的回报,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尼安德特人的合作和群体规模

狩猎这些大型动物需要参与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就像猎物加工一样,需要大量屠宰,包括去除长骨上的肉屑以及富含脂肪的脚垫。加工也可能需要干燥产品以便长期储存。

作者计算出,一头 10 吨的大象——不是 Neumark-Nord 最大的一头——至少可以提供 2500 头 4000 大卡的成年尼安德特人口粮,其中仅包含一种动物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安全混合物。

这些数字很重要,因为它们表明尼安德特人至少暂时聚集在比通常被视为当地群体最大规模的约 25 人大得多的群体中,和/或他们拥有大规模食物保存和储存的文化手段.

作者保留了这两种选择,但强调这两者在社会和认知方面都是重要的发现,这对我们理解尼安德特人行为的变异范围有很大帮助。

来自美因茨和莱顿的团队正在进行的工作包括对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挖掘出的丰富组合进行大量重新分析。例如,这已经产生了尼安德特人近距离猎杀鹿的证据,其形式是已知最早的狩猎损伤在骨头上。

2021 年,该小组发布了高分辨率数据,证明尼安德特人明显影响了他们的环境。随着他们到达 Neumark-Nord 地区,林地退去,在他们存在的大约 2,000 年期间,开阔的植被开始主导该地区,这与他们大量使用火有关。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景观改造最早的明确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