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穷苦人家,十一岁那年父亲死了,母亲改嫁。他有一副美妙的歌喉,还能自编自演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有人建议他去歌剧院唱歌。于是,十四岁的他,去首都哥本哈根唱歌,没想到,后来他倒了声,不能唱了。

她不仅歌唱得好,也美得不可思议。受欢迎的程度简直达到空前绝后。她走到哪里,哪里的道路便为之堵塞:农夫忘了耕作,工人忘了做工……

那一年的圣诞节,他一个人在柏林度过。彼时他已经初成名,然而依旧贫穷,只能借住在朋友的房子里。外面家家户户的圣诞树亮了起来,可是他孑然一身,只能在屋子里听人家的儿女欢声。他独坐在火炉边,心中无比悲凄。这时候,她来了,带来了一颗圣诞树。她一来,屋子里顿时活起来,连烛光也亮了,炉火也温暖起来。那一晚,他们就着火炉,促膝长谈。火光照着她美丽的容颜,如梦幻般不真实,而她的声音,清越得如同莺声娇啼,动听得如同天籁。他只敢偷偷地看她,这是他四十年来最幸福的时刻,恨不能永驻此刻。

然时光终留不住。幸而,过了几天她邀请他一起去她的老家做客。他当然热情地随行。他们一起坐在马车里,她身上的香味传来,她衣料的细纱飘到他肌肤上,他不由得陷入了一阵阵战栗之中。

是的,他一生也没有亲近过女人,而此时此刻,便是他与女人最亲密的时刻了。

那是一辆华丽异常的,全柏林人都认识的马车。他欣然若醉地与她并肩坐着,风吹起车帘,他一生所受的苦与痛都在那一刻得到了回报。

他曾有过一个知心的恋人,是翻译家的女儿亨利蒂,这个女孩与他一见如故。然还没来得及开始,亨利蒂便因意外而去世了。

此刻他与她坐在马车里,享受着所有柏林男人艳羡的眼光。他有了一个错觉,以为她对自己是有一点心动的。

后来有一次,他去了英国,听说她在那里演出,便去她的住处找她。外面全是她的崇拜者,而她却只是闭门不出。正当他黯然失神时,她却忽然打开了门,推开疯狂的人群,牵着他的手进了屋。那一刻,他真的以为,她爱上了他。

然而,她不过是懂得他的天才,将他当成朋友,当成弟弟。 他说不清自己的心态,是长松了一口气,还是失落到了极点,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他是一个那么害羞的人,后人说他对自己的身体有着严重的不自信,他从来就不敢在任何人面前裸露身体。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这也决定了他一辈子的孤独。

很多年后,他与她再一次相遇,在维也纳。她牵着孩子,笑得灿烂极了。他深吸一口气,看看身后,没有任何人。

亨利蒂是他年少时的爱情,而她则是他成年后一生的挚爱。也许是因为她拥有无比美妙的声音,也许只是因为她曾善待过他,又也许是我们无法猜测出的也许。她是具有“瑞典夜莺”之称的歌星林德。

他的生命注定孤独,就如他的童话,无论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是《海的女儿》,又或者是《丑小鸭》,通篇都是孤独。就像托尔斯泰说的:“我花了十年时间来读安徒生,却只读出了孤独。”

他对林德的暗恋,也是孤独的。

安徒生对爱情的评价(那场孤独的暗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