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男婴把妈妈吓一跳,左侧腹部、背部、左下肢及左足皮肤肤色暗红,而且宝宝的左侧小腿明显粗于右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海绵状血管瘤fazekas1级?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海绵状血管瘤fazekas1级(红斑静脉畸形肢体肥大)

海绵状血管瘤fazekas1级

刚出生的男婴把妈妈吓一跳,左侧腹部、背部、左下肢及左足皮肤肤色暗红,而且宝宝的左侧小腿明显粗于右侧。

妈妈也顾不得自己的疼痛,焦急地问道,“我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分娩过程中挤压的吗?”

医生说,“看着不像,怕是有什么血管方面的疾病。之前家里的亲戚有类似情况吗?”

孩子妈妈哭诉,“没有发现亲戚有这样的情况,在怀孕期间并没有接触有害物质,况且产检都是正常的,为什么孩子刚出生会是这个样子?”

医生简单安慰过家长之后就带宝宝去进行体格检查了。体格检查发现,左侧腹部背部、左下肢及左足内侧2/3皮肤肤色暗红,压之褪色,局部皮温偏高。患儿左腿抬高位时暗红色可有所减轻,哭闹时有所加重。

宝宝的左下肢较右侧粗,左侧大腿根部腿围 22cm,右侧为18cm。另外,在左下肢外侧发现一迂曲静脉走形。

又加急进行了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X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检查结果一致指向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什么是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Maurice Klippel和Paul Trenaunay在1900年首次描述了血管畸形和四肢肥大之间的联系,称之为静脉畸形骨肥大,一个多世纪之后,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KTS)这个名称被广泛应用。

目前,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归类于 PIK3CA 相关过度生长综合征群,简称 PROS,以皮肤毛血管畸形、静脉/淋巴管畸形和软组织及骨肥大等三联征为主要表现。接下来,先来简述一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患儿的临床表现情况。

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诊断三部曲之临床表现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患儿,一般在出生时即可发现以葡萄酒色斑为主的毛细血管畸形,大多数患者在10岁内出现临床表现,在青春期前后会有明显加重,这是患儿最容易发现的临床表现。

毛细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皮肤上的的一块或者数块粉红色斑片,颜色深浅不一、和正常的皮肤组织界限不清。通常情况下,这种毛细血管畸形不会自然消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病变区域的颜色会加深,斑片变厚,部分甚至可形成结节。

小故事中的宝宝左下肢外侧发现一迂曲静脉走形,就属于一种浅表静脉曲张,而浅静脉曲张可能与浅静脉畸形有关,如发育不全。为什么宝宝的病变发生在肢体的外侧呢?这是由持续的胚胎静脉、浅表静脉畸形或深静脉异常(包括发育不全、节段性再生不全和动脉瘤变性)引起的。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患儿出生后都能因静脉畸形而表现出静脉曲张,大多数的患儿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常不明显,在学龄期逐渐变得明显

除了毛细血管畸形、静脉畸形之外,患儿的淋巴管组织也常会发生畸形改变。淋巴管收集系统发育不全和囊性淋巴管畸形(包括大囊型、微囊型和混合囊型及皮肤淋巴管病变)均可能发生,拿皮肤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来看,病变体积小,颜色深,呈出血性,出血可反复发生。

三联征最后一个征象就是软组织及骨肥大,患儿会因软组织和骨骼的肥大引起过度生长。过度生长最常见于单侧下肢,也可累及上肢、躯干及头颅。除了上述谈到的三联征之外,患儿还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患儿常常会因为疼痛难忍而哭闹难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蜂窝织炎、浅表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血管畸形钙化、生长痛、骨内血管畸形、关节炎和神经性疼痛等都可以造成患儿疼痛。

有部分患儿可以出现血管内凝血和静脉血栓栓塞事件,这是因为患儿容易发生D-二聚体升高和纤维蛋白原降低。大多数血管内凝血病是局部的,不过能够发展为弥散型血管内凝血,患儿常伴有自发性出血、瘀点和凝血。

如果有孩子出现上述描述的症状,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孩子是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患儿,为了印证我们的怀疑,我们可以借助辅助检查的手段。

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诊断三部曲之辅助检查

无创的经济实用超声常被采用,超声检查有四种表现类型。最常见的就是静脉型,迂曲且呈现扩张状态的浅静脉。表现出皮下多房囊性改变,部分患儿可见永存坐骨静脉,静脉型是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

此外,超声检查可见到堵塞的动脉管腔(可以伴有侧支循环的出现)、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也就是动脉型以及动静脉瘘型。另外,以上情况混合出现时,为混合型。

对于血管方面的检查,怎么能少了造影检查呢?静脉造影检查可以了解畸形静脉及其引流路径、深静脉解剖及其瓣膜功能等,而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发现“低分流量 ”或“不活动 ”的小动静脉瘘。造影检查不仅有助于疾病的检查,对于后续患儿采取什么样的治疗也能提供依据。

如果患儿十分抗拒有创的造影检查,可以退而求其次,先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不仅区分肌肉、骨骼、血管组织等,并产生较清楚的图像,也能够将不同时期得到的图像进行对比。

谈及核磁共振检查,不难想起价格低廉的X线检查,很多人的脑子中都会有一个想法,就是现在CT以及核磁共振检查都很先进,而且图像也更清楚,X线检查不做也罢。

不过,对于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患儿来说,X线检查也很有价值。能够通过X线检查得到的图像,观察肢体软组织及骨肥大、骨皮质增厚情况等。

皮肤毛血管畸形、静脉/淋巴管畸形和软组织及骨肥大等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再加上上述的辅助检查,没有特殊情况的话,诊断为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并不难。不过,还是需要和几种疾病进行区分一下。

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诊断三部曲之鉴别诊断

表现为一个孤立的、紫红色的皮肤或软组织肿瘤,质地韧或硬,边界不清,有时触痛,往往有汗珠现象,表面可多毛,部分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患儿,需要与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患儿进行鉴别。

可以根据病理检查将两者区分开来,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结节边缘可形成新月形血管,像包曼囊样包绕着血管瘤结节形成肾小球样结构。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像罕见。结节间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和多少不等的不规则管腔,以静脉为主,极少为淋巴管。

还有几个综合征也需要与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进行区分,像以血管畸形、先天性脂肪瘤过度生长、表皮痣、脊柱侧弯或脊髓异常为主要特点CLOVES 综合征,以及以葡萄酒色斑( 鲜红斑痣) 、软脑膜血管瘤病( 通常表现为癫痫) 和青光眼为主Sturge-Weber 综合征

另外还有肢体不对称过度生长和脑回状结缔组织痣(典型见于的足跖部)是主要的诊断特征的Proteus 综合征,该综合征和AKT1基因突变相关。

还有个与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患儿表现神似的Parkes Weber 综合征Parkes Weber 综合征患儿以皮肤毛细血管畸形、肢体过度生长和动静脉畸形为特征。

不过Parkes Weber 综合征患儿的脉管畸形出现高流量畸形。与 Parkers-Weber 综合征低分流量 ”或“不活动 ”的小动静脉瘘形成区别,所以动脉造影检查是鉴别Klippel-Trenaunay 综合征和 Parkers-Weber 综合征的“金标准”。

详细、细致地区分之后,可以将Klippel Trenaunay综合征患儿牢牢锁定,不过身为一种少见的脉管畸形综合征,该病的患儿能够根治吗?

小拓展——Klippel Trenaunay综合征可以根治吗?

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没有能力做到根治Klippel Trenaunay综合征患儿,不过,不要失望,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克服这个难关的。

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给予患儿对症支持治疗,以缓解患儿的症状,减少患儿的致残、致死率

没有明显症状的患儿,可以穿弹力衣袜、弹力绷带包裹、抬高患肢等以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出现。如果患儿的两侧肢体不等长,可以选择增高鞋垫,以减少因跛行而引起脊柱侧弯的几率。

患儿也可以选择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方法,之前有报道称,1 例2周岁女婴,经3次95nm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鲜红斑痣完全消失,软组织肥大停止,随访 7 年后,患者既没有复发也没有任何变化。

浅静脉剥除、交通静脉结扎、解除深静脉外界异常组织压迫、深静脉重建、血管瘤切除、异常动脉分支切除、骨骺固定及截骨术等手术方法,对于改善患儿的情况有很大的助力。不过,现在来说,患儿及其家属对介入治疗的接受度更高。

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患儿容易恢复,介入治疗即通过硬化剂破坏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病灶血管的纤维化闭塞和体积的萎缩,实现外观和功能的康复,复发概率较小。 但是,广泛而弥散的病灶需多次治疗,而且效果相对较差。

最近,还有一种治疗思路——基因靶向治疗,目前在一些疾病( 如高血压)的治疗中,已成功地设计出基因靶向治疗的动物模型,这也为今后通过此方法治疗脉管畸形提供了新的思路。

写在最后

牢记Klippel Trenaunay综合征患儿的三联征:皮肤毛血管畸形、静脉/淋巴管畸形和软组织及骨肥大。有效利用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精准区分Klippel Trenaunay综合征、CLOVES 综合征、Parkes Weber 综合征等。虽然我们还没有能力治愈这个疾病,但是准确诊断Klippel Trenaunay综合征患儿,给与对症支持治疗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红琴,栗玉珍. Klippel Trenaunay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07):1690-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