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往见王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升初阅读文言文专练?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升初阅读文言文专练(备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

小升初阅读文言文专练

季梁往见王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 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1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2、①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 仕: ( 2 ) 席上食菱 食:

  (3)欲以去热也 以: (4)欲以去热也 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1.做官 吃 用来 去除

  2.菱角是生长在水里的却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是知道的啊。

2.(略)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难: (2)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

  (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为: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以:

  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此”指代的是 。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1.感到为难 幸好、幸亏 因为 凭借

  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

  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

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理由是: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之"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接纳"欲依附"者后的问题,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而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实际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事态危急就想把逃难者丢下,不讲信用。

居芝兰之室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

  (2) 如入鲍鱼之肆 肆:

  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近朱者赤,

  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居:一起 店铺

  2.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3.近墨者黑

4.(言之成理即可)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

  (2)使侄录之 ( )

  (3)侄罔然而止 ( )

  (4)执所书问曰 ( )

  2.翻译下列句子:

  (1) 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喜欢 喜 爱 (2)抄录 (3)迷惑不解的样子 (4)写

  2.这是什么字啊? 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连自己也不能识别。

3.(略)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

 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2(略)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3)立有间 (    ) (4)寡人闻命矣。 ( )

  2、 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1.(1)下雪(2)通“披”,穿着 (3)一会儿(4)领教、受教

  2.(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2)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

3.(言之成理即可)

典论·论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4.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内容。这个成语应该是:

1.(1)这样 (2)轻视(3)少(4)害处

  2.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2)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3.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