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福建号航空母舰的下水,中国有了第一艘国产自主建设的弹射型航母。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从最早的辽宁舰开始,我们就拥有了中国国产的航母阻拦索,这根绳子号称全球最贵的绳子,全世界只有美俄能够制造,中国求购却被拒绝,那我们又是如何做到四个月国产的呢?阻拦索有什么用?为何这么贵?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

写在航母顶部的标语,猜猜给谁看的?

踩着油门等刹车,这操作很6

现代航母其实就是一个平台,其作战性能的发挥依赖于舰载机。在航母上,它负责多种任务,包括防空、反舰、对地攻击、侦察和电子战等等,舰载机越先进,航母的综合战斗力就越强。比如在我们之前的航母上搭载的就是歼—15,我们的辽宁舰最多能搭载24架,而山东舰则可以搭载36架机,但对于舰载机而言,起飞和着陆绝对是终极考验。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2)

舰载机起飞

航母舰载机着陆和普通飞机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必须做好复飞的准备,简单的说,陆地上的飞机着陆的时候需要慢慢的减小引擎动力,甚至慢慢的关闭引擎,不断地在地面上滑行,最终停下来。

但舰载机并不是这样的,以我们的歼—15舰载机为例,它的着陆速度,一般为200~300公里/小时之间,正常着陆的话,舰载机需要滑行1000米以上才能停稳,但航空母舰飞行甲板的长度只有200多米,所以只靠摩擦是停不下来的,而且舰载机因为着陆并不能保证绝对成功,所以舰载机都要做好复飞的准备,也就是动力依然保持,速度也不能降得太低,它需要保持能够再次起飞的速度,一旦着陆失败能够马上加速飞起来,避免掉入大海。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3)

没刹住

本来直接停都需要1000米的距离,现在的舰载机还要踩着油门,那就需要更长的距离了,那它如何才能够在200米长的距离内停下来呢?靠的就是航母上的阻拦索。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4)

阻拦索系统

一根150万美元,只能用100次,为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动图: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5)

碰撞

这是一辆小汽车以12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撞击物体以后停下来的画面,前面基本完全变形了,为什么?速度太快了,质量太大了,但这对于航母的舰载机而言,全是小事情。

以我们的歼—15为例,它的重量可以达到20吨,着陆的速度可以达到220千米每小时,而它需要被航母的阻拦索给拉住,这根绳子需要让它在3秒左右的时间就停下来,瞬间承受的力量在150吨以上。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6)

舰载机着陆

而且这根无比坚固结实的绳子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否则力量太大,舰载机会被绳子拉坏;用完以后必须马上又能够回弹回去,因为下一架飞机等着继续着陆;绳子不能太粗了,因为太粗的话,舰载机的挂钩没有办法勾住绳子;绳子因为是军事用途,且在大海上,所以必须耐腐蚀,耐高温,抗低温。这要求高不高?

也正是因为这些苛刻的要求,所以全世界之前只有两个国家可以制造航母的阻拦索,也就是美国和继承了前苏联财产的俄罗斯,当年美国向自己的盟友国出售航母阻拦索的时候,就收费150万美元一根。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7)

放大看看

关键是这东西属于战略性物资,并不是你花钱就能够买得到的,据说当年我国在建航母辽宁舰的时候,曾与俄罗斯商谈引进库兹涅佐夫舰的全套拦阻索技术,但最后并没有成功,有的说是对方直接拒绝,也有的说直接开了个天价过来,一直从那里买的话,成本太高,后期无法维持住,因为这东西用几十次左右就要更换新的,另外一艘航母上不止放置了一根阻拦索,往往是4—6根同时使用,这成本就高了。为什么呢?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8)

阻拦索

难度有点大,你得忍一下

航母的阻拦索并不只是一根绳子而已,它其实是一个整体,露在外面甲板上的基本只有一根绳子,但这根绳子下面链接着整套的缓冲阻拦装置,包括:阻拦索本身、滑轮缓冲系统、复位系统、油液冷却系统、阻拦索支撑系统等构成。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9)

阻拦索系统

当舰载机降落时,舰载机后面的尾钩就会钩住阻拦索,然后阻拦索就会拉住舰载机,使其速度急剧减小,而此时的阻拦索就承受着超过100多吨的巨大力量,没有什么装置可以直接固定住,所以此时阻拦索通过滑轮组带动柱塞对液压缸进行压缩,将液压油压入蓄能器,液压系统在短时间内吸收舰载机的动能,进行了能量转换。所以舰载机才能这么快的消耗完自身巨大的动能,实现超短距减速。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0)

阻拦索挂住舰载机

也因为阻拦索需要承受如此巨大的力量,所以它并不是直接的一根特种钢缆,而是很多根钢缆通过特定的绕法,组合在一起的。比如美国航母的阻拦索的规格就是:6x30。其中“6”表示阻拦索是由6股已经拧成股的钢丝合成的;“30”表示每股里面有30根钢丝,其中包括12根粗钢丝、12根中等直径钢丝和6根细钢丝。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1)

阻拦索结构

另外,为了让舰载机能够顺利地被阻拦索勾住,所以阻拦索实际上并没有贴着航母的甲板,而是悬在上面的: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2)

阻拦索并未直接放在甲板上

而且因为舰载机的着陆速度高达200多千米每小时,所以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它一定能够准确地勾到某一根阻拦索,所以航母一般会放置多根阻拦索同时工作,也是互为备份。一般是在甲板上设有4-6道阻拦索,比如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就配备了4条航母阻拦索。每条长度在14米左右,每道阻拦索之间一般间隔12米左右,第一道阻拦索设置在距离飞行甲板尾端50米的位置。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3)

航母的四根阻拦索

当然,即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舰载机能够成功着陆。

航母地勤人员:听我说,谢谢你

这里面有一个神奇的年份,那就是航空兵走背运年,1954年,美国海军航空兵创造了一项至今无人超越的世界纪录,仅仅在一年里,美国海军航空兵因为各种飞行事故,总共损失了776架飞机和535名机组人员。而其中就有阻拦索阻拦失效而做出的贡献。

如果具体来说,那美国海军从1949年到1988年,40年内,因为阻拦索断裂事故,造成近万架飞机损失,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会有一架战机被自家的阻拦索给“绊倒”。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4)

绳子断了

即便是在现代,这东西依然是个挑战,比如2003年,美国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时,F-18大黄蜂降落时因为把阻拦索拉断了直接冲出跑道栽到大海里,而阻拦索断裂后巨大的回弹力量,将甲板上的11名美军横扫,全部身受重伤。

而三年后的2016年,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上一架E2预警机在着舰时,也是拦阻索断裂,虽然预警机在即将坠海瞬间再次复飞,但是航母甲板上的地勤人员又被拉断的阻拦索打中,8人受到重伤。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5)

阻拦网做保险

而同一年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三架米格-29战斗机降落时,因为第二架飞机把阻拦索拉断了,地勤人员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将拦阻索更换完毕,导致第三架米格-29战机直接因为燃料耗尽一头掉进了大海。

可以说,航母地勤人员对阻拦索可以说是咬牙切齿啊,一旦它出事,受伤的往往就是这些地勤人员了。

不给我,那我自己来

阻拦索如此重要,要求又这么高,所以之前只有美俄两个国家掌握了这门技术,还拒绝了我们的购买要求,但当他们拒绝的时候可能就应该想到中国人会做什么了,当然是自己研制,但他们肯定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居然就把这个阻拦索研制成功了,凭什么呢?因为我们是基建狂魔啊。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6)

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上的一小段拦阻索

可能大家都知道我们建桥的技术非常高吧,说全球第一应该是比较谦虚的说法吧,而建造大桥的时候有一类的桥梁叫做斜拉桥,就是图中的这种: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7)

斜拉桥

这一根根的钢索,每个需要拉住上百吨的桥梁,而且需要承受雨打风吹,太阳暴晒,几十年不能出问题,这种绳索的技术含量难道还不高吗?所以其实我们在这一类高强度的绳索方面的技术已经是非常强的了,而这一次航母的阻拦索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能力基础上,集中攻关制造出来的,可以说4个月能搞定靠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底蕴。

中美俄子弹对比(150万美元一根一根只用100次)(18)

人畜无害小白兔

说在最后的话

现在,我们的航母003已经下水了,那004应该在路上了吧?005是不是开工了呀?006应该完成图纸了吧?007是不是已经开始设计了?008应该也立项了吧?那我来催一催009,应该不过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