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植物园偏僻的老门里,有一条小道,小道两边,是数十棵超出我想象的杨树。妻子的妹妹妹夫说,看,这是新疆杨。

确实是新疆杨。其壮硕高耸的姿态,和我在新疆常见的,不遑多让。

爬高远望好风光(西北望无数杨)(1)

我说这起码都有五十年了吧?妹夫想想说,他很小的时候来,这些杨树就长了很久了。这样推算一下,这些树的树龄肯定超过了我们的年纪,六十年一定是有的。

在我的认知里,只要是在新疆人工种植的杨树,树身上都是有故事有记忆的。只是没想到,兰州的杨树上,也同样。

一棵棵杨树看完,果然,每一棵树身上,都能找出一些还勉强能辩识的字和图案,但绝大多数,都已经模糊不清了。图案不出意料,基本都是心形,而字,就是一个个姓。

我问妹夫,你也刻过吧?妹夫说,应该有吧,那时候都还在这里种过树。

看来是都一样的。少年人在树上刻友情,青年人在树上刻爱情,中年人在树上刻纪念。

虽然有一些夸张,但在西北,确实不知道有多少少年青年和中年,都会把一些小小的心愿和情感刻画在杨树上,让它们在时光里带着这些印记成长。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太能想象和理解的事。

说白了,无非就是一种寄托和祈愿,而且,没有什么会比一棵杨更合适。

爬高远望好风光(西北望无数杨)(2)

在西北,凡过了青春进入中年的人,谁没有种树的经历呢?哪个城市的绿意,不是两三代人一年年用手植出来的呢?在西北的树,又有哪一种,能像杨树一样,绝不为了生存,用曲和折做生长的代价呢?

在西北,不论何处,只要种下杨,到死,都是最挺拔的姿态,最向上的样貌,最睥睨骄傲的气质,哪怕在常年干旱风沙中,也不顾一切的十米二十米三十米的冲天生长。如果不是这样,茅盾的白杨礼赞怎么成为经典?一首小白杨又怎么能被传唱着入了无数人的心?

杨能成林,人就能居。杨能成带,水就能来。杨能成网,田就成片。当一种树可以代表一种精神,可以成为一方水土的精气神,那这种树长在人心里,就理所当然。在这种树上寄托情感,也理所当然。

地久天长的友情,不用一棵杨证明,怎么说的上珍视?

海誓山盟的爱情,不用一棵杨证明,怎么称得上誓言?

纪念一段经历和时光,不用一棵杨证明,怎么配得上郑重?

一个人的坚韧,一个人的诺言,一个人的长久,一个人的品性,一个人的不变,选一棵杨树在时间里陪伴着,在西北,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幼稚?从没觉得。

恒古太硬太远,让一种生命对照映衬另一种生命,怎么看,都是一种豁达又有温度的态度。

西北望,无数杨。

爬高远望好风光(西北望无数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