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开板12周年十二载春华秋实,从12年前首批28家公司集体挂牌,到如今公司数量达1050家、总市值达13.09万亿元,创业板始终保持初心,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有力推动了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创业板注册制一周年新华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创业板注册制一周年新华社
2021年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开板12周年。
十二载春华秋实,从12年前首批28家公司集体挂牌,到如今公司数量达1050家、总市值达13.09万亿元,创业板始终保持初心,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有力推动了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
十二载栉风沐雨,创业板勇闯改革深水区。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一年多来,不仅为创业板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也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有力服务“三创”“四新”、助推创新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闯改革深水区注册制公司业绩抢眼
当前,注册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推进期。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不久前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助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则是资本市场改革从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举措。自2020年8月24日首批18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顺利上市以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逾14个月。深交所贯彻“开明、透明、廉明、严明”的工作思路,聚焦操作“无感”、效果“有感”的实施目标,推动改革成功落地。一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主要制度规则和技术系统运行顺畅,市场主体改革“获得感”较强,改革成效显著,为全市场进一步深化注册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发行条件上,创业板贯彻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审核理念,基于板块定位和创新企业特点,精简优化发行条件,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等指标,设置多元丰富的上市条件,适应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需求,大幅提高板块包容性。在融资渠道上,创业板积极服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序放宽再融资条件,服务上市公司开展直接融资。在并购重组方面,鼓励同行业产业整合升级、提高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提升产业链地位、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在股权激励方面,新增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拓宽激励方式,并放宽授予价格、授予对象的限制。此外,两次修订退市制度,构建与注册制相匹配的常态化退市机制。
“创业板注册制相关配套制度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提高透明度和真实性,由投资者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另一方面统筹推进了创业板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坚持创业板与其他板块错位发展,推动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适度竞争格局。”国金证券总裁助理、国金证券上海证券承销保荐分公司总经理任鹏表示。
截至目前,深交所已受理752家首发、392家再融资、24家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申请。当中,222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1702.66亿元;279家次再融资已注册生效,拟募集资金2851.60亿元,其中,203家实施完成,实际融资1927.25亿元。截至2021年8月31日,共有186家注册制下新公司披露2021年半年度报告,上述新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增长30.98%,营收规模超板块平均水平;平均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9.84%。新公司中129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69.35%,其中22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新经济龙头云集 彰显“三创”“四新”本色
12年来,承载着服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使命的创业板,持续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创新经济的发展。
截至10月29日,创业板已有16家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63家公司市值超过300亿元,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涌现了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智飞生物、东方财富、汇川技术等一批影响力大、创新力强的龙头企业。创业板公司宁德时代作为新经济代表企业,2021年首次跻身A股市值前五。2021年上半年,创业板盈利5亿元以上的公司达55家,智飞生物、宁德时代等19家企业盈利超10亿元。700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395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达50%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创业板新经济集聚效应显著,新技术、新产业含量高,充分体现了服务“三创”“四新”的板块定位。“十四五”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创业板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近六成。创业板以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结构与A股整体存在明显区别,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产业已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数量分别达216家、80家、96家、103家,占创业板公司总家数的21%、8%、9%、10%,比重合计近50%。
从研发投入看,创业板公司坚定耕耘自主创新,总体研发强度不断增加。2009年至2020年,创业板公司累计总研发投入超5000亿元,2020年度,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深信服、汇川技术、欣旺达、蓝思科技等公司单年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亿纬锂能、智飞生物、同花顺等47家公司研发强度超20%,190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在一大批双创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创业板有效发挥直接融资功能,为这些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截至目前,创业板公司累计IPO融资6080.35亿元,再融资4815.81亿元,股权融资金额合计10896.16亿元,资金直接投向创新创业领域,进一步推动新经济发展。据统计,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IPO募资合计3327.74亿元,占板块总体的54.73%,再融资募资合计3617.80亿元,占板块总体的75.12%。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创业板开板12年来,很好地适应了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助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尤其是注册制改革之后,创业板更加包容、更加开放。“未来,创业板在IPO门槛标准上可以更包容,在新股定价上应该更加市场化,这也应该是创业板未来改革的重点,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包容性,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他说。(记者 张小洁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