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辛弃疾是南宋"双子星座",二人可谓不打不相识淳熙八年(1181),朱熹主政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以手续不全为由查扣了一船牛皮,当时牛皮属于军用物资,买卖运输有严格规定不久,他就接到了辛弃疾的来信,说牛皮是部队购买的,不过手续上有点小问题,何必那么当真?辛弃疾时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军政一把抓,连朱熹也归他管朱熹无奈,回信严厉批评辛弃疾,却也不得不放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绿杨堤畔听蛙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绿杨堤畔听蛙鸣(稻花香里说丰年)

绿杨堤畔听蛙鸣

一荣俱荣,结束闲居生涯

朱熹与辛弃疾是南宋"双子星座",二人可谓不打不相识。淳熙八年(1181),朱熹主政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以手续不全为由查扣了一船牛皮,当时牛皮属于军用物资,买卖运输有严格规定。不久,他就接到了辛弃疾的来信,说牛皮是部队购买的,不过手续上有点小问题,何必那么当真?辛弃疾时任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军政一把抓,连朱熹也归他管。朱熹无奈,回信严厉批评辛弃疾,却也不得不放行。

辛弃疾形象

朱熹对辛弃疾不拘小节的作风颇有微辞,却对他的才华和能力极为称道。辛弃疾也对朱熹的才学推崇备至,说他将来一定会给皇上做老师。他总是以请教的姿态与朱熹讨论问题,态度极为谦恭,朱熹赠给他十二字箴言:"临民以宽,待士以礼,驭吏以严。"辛弃疾拿来当从政的座右铭。

朱熹形象

朱熹的拥趸当中,不仅有辛弃疾,还有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赵汝愚。绍熙二年(1191)年十月,赵汝愚被宋光宗召为吏部尚书,成为南宋朝廷组织部门一把手。朱门同道一荣俱荣,辛弃疾得到了一个福建提点刑狱的官职,结束了他长达十年的闲居生涯。

赵汝愚形象

一损俱损,再被免去官职

赵汝愚担任丞相后,征召朱熹进京侍讲。朱熹果然如辛弃疾所言,当上了皇帝的老师。当时,外戚韩侂胄因为拥戴宋宁宗有功,得到皇帝宠幸,便乘机揽权问事。朱熹弹劾他"擅权害政",由此引发激烈的权力斗争。庆元元年(1195)二月,南宋淫雨连绵,恐成天灾,宋宁宗下令大赦天下。韩侂胄借机攻讦赵汝愚"以同姓而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结果赵汝愚被罢右丞相,朱熹被去侍讲。远在饶州的辛弃疾没有机会参与党争,却也因是朱门同道,被免去秘阁修撰的官职。

朱熹形象

第二年夏,带湖庄园失火,雪楼被焚,辛弃疾移居铅山瓢泉别墅。不时有朋友来瓢泉,与他一起饮酒赋诗、谈论国事。这天,有位客人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情绪激动,遂写下了一首《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词里说他带着一万多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一大早就向敌人射去利箭。他怀着豪情壮志南渡归宋,献上《美芹十论》《九议》等平戎之策,满怀希望打算为宋杀敌建功,却不被采纳。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的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

壮岁旌旗拥万夫

调适心理,醉里且贪欢笑

年轻时的辛弃疾,是执剑横槊的抗金英雄;中年时的辛弃疾,以气节自负,弹铗悲歌;年近花甲的辛弃疾,开始倾慕老子、庄子、陶渊明的出世思想,也开始关注农事,融入乡俗。他曾在梨枣山园,看见村里的儿童举着长竿偷打梨枣,却不去制止,还有心在旁边闲看,闲看倒也罢了,还不许旁人去惊吓了孩子。他经常喝喝酒,并且有心自嘲:"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他经常带着茶具,去溪边垂钓。童言无忌,指指点点:"瞧那个钓鱼的老头儿,不是年前坐在轿子里的老爷吗?"听见孩子的话,辛弃疾不由得想到初罢官职时,原来的部下在路上遇到他,便把脸遮起来,不想看他窘迫的样子。

以手推松曰'去'!

他常去期思村,向村里一位老汉请教农耕之法。老汉从苏州一带过来,与老伴讲一口吴侬软语。他们有三个儿子,大的已经能帮他干些农活,二的是半大小子,帮他干些简单的家务,小儿子跟辛弃疾的小儿子一样大,躺在溪水边,剥莲蓬籽吃。辛弃疾十分喜欢这种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便将这五口之家写进了词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农村生活,听取蛙声一片

饶州城西四十里有座黄沙岭,岭高约十五丈,下有两口泉眼,水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农田十余亩。从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是一条繁华官道,辛弃疾经常通过这条官道,来往于饶州城与铅山县之间。

路转溪桥忽见

有一天,天色将晚,辛弃疾才从饶州城回瓢泉别墅。途经黄沙岭时,他驻足看那天边升到树梢的明月,那月华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景。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他急忙从小桥上跨过小溪,想要去躲雨。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正在犹疑,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回到家里,想起这次有趣的经历,辛弃疾写下了一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整首词没有任何雕饰,没用一个典故,黄沙岭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一个个意象任其自然,依次出现。然而,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视觉、听觉、嗅觉,从几个维度勾勒出乡村夏夜的淳厚与生动,让人体味到辛弃疾融入乡村生活之后的平和与安宁,有种想跟辛弃疾一起去稻田里听蛙鸣的冲动。

听取蛙声一片

亦庄亦谐,实则积愤难平

这年九月,辛弃疾被御史弹劾,以其"赃污恣横,唯嗜杀戮",免去武夷山冲祐观的祠官。祠官是个虚衔,朝廷用来给退休官员发工资用的。现在祠官之职也给剥夺,说明韩侂胄要将朱熹一派彻底打倒,再踏上一只脚。

辛弃疾形象

没有了俸禄,收入来源减少,辛弃疾的生活马上就不似原来那样宽裕了。这年他56岁,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内心里他却还渴望着朝廷的召回,有朝一日能上阵杀敌。加上饮酒是一项不小的支出,他便戒了酒,还为自己戒酒专门作词一首:"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英雄豪气令人荡气回肠的辛弃疾,也有滑稽可爱的一面。在这首词里,他不怪自己贪杯,反怪酒杯紧跟自己,导致自己嗜酒成瘾,坏了身体。亦庄亦谐之中,发泄出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的怨气。

醉里且贪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