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就是俗话,俗话简而言之,是通俗易懂的话语,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传,是人们对生产生活的一种总结,很多俗话流传至今,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便是源自明清时期的——“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这句俗话中的“响马”“蹚将”指的是什么?这句俗话是否是对山东和河南的地域黑?

什么叫入相出将(古代俗话山东出响马)(1)

四大名著中,《水浒传》讲的是一百零八好汉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故事,寇这个字在汉语上有两种意思,一种指的是盗匪,一种指的是外来侵略者。同时,对于盗寇、贼寇,古人也称为“绿林好汉”,绿林指的是山林,绿林好汉指的是那些隐藏在山林,打家劫舍的贼寇,而绿林好汉后来有了褒义成分。

不同的地方,对于盗匪有着不同的称呼,例如东三省、西北一代的古人,就称盗匪为“胡儿”、其中的胡,指的是古代侵扰边境的胡人,起初叫“胡匪”,为了区别,古人将本土的盗匪,称为“胡儿

而本文所说的“响马”和“蹚将”,意思非常接近,都指的是古代的盗匪。

第一、山东出响马

什么叫入相出将(古代俗话山东出响马)(2)

“响马”起初指的是古代一些养马的人,后来因为被逼无奈,只能落草为寇。说他们是“响马”,有两种说法:一种指的是自东汉开始,人们喜欢在马匹的脖子上,挂上铃铛,因此马跑起来,泠泠作响。一种指的是这类盗匪在行动前,会先放响箭发出响声来警告。

历史上,对“响马”影响最大的是明朝,明朝采用的是纳马制度,也就是说,养马户缴纳马匹当成税收,如果不够数目,这些民间的养马户要做出相应的赔偿,久而久之很多养马户因此而倾家荡产,迫于生计,只能落草为寇,因为马术精湛,他们往往骑马来抢劫。

古代的响马在河北山东一带最为活跃,当地的人也称他们为“响马子”,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

第二、河南出蹚将

什么叫入相出将(古代俗话山东出响马)(3)

而“蹚将”与“响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蹚将则出现在平原地区,而古代的河南最甚。当地的人,称一些工匠,例如木匠、石匠、铁匠等等,都统称为“蹚匠”,后来,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落草为寇了,而人们则将“蹚匠”衍生出“蹚将”,最后,直接简化,称他们为“汤儿~”、“

总结:

什么叫入相出将(古代俗话山东出响马)(4)

古代的人们,有时候会遇到连年征战,有时候会遇到税负过重,总而言之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无论是“响马”还是“蹚将”,都是来自平民百姓,被逼上梁山。

因此,“响马”和“蹚将”只是古代不同地区,对盗匪的一种称呼,并不存在地域黑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