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典故可以增加说服的分量(赢得思想的胜利)(1)

引用典故可以增加说服的分量(赢得思想的胜利)(2)

以人文型科学与科学型人文的融合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百老汇歌剧《小夜曲》之中,斯蒂芬·桑德海姆创作的代表作品《小丑进场》。

《小丑进场》创作于1973年,其灵感来源于女演员格莱妮斯·约翰斯,已由多位著名艺术家演绎过。朱迪·柯林斯的版本被授予1976年格莱美年度歌曲奖。

引用典故可以增加说服的分量(赢得思想的胜利)(3)

朱迪·柯林斯

歌剧中的主角是黛西蕾,她是一位美貌而成功的演员。她多年前曾有过一段风流韵事,与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的律师生下了一个孩子。而这位颇具魅力的律师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父亲,向黛西蕾求婚。黛西蕾将自己嫁给了事业,拒绝了他。

当帷幕拉开之时,弗雷德里克正被困于一段尚未圆房的失败婚姻之中,而对方是同样美丽却比黛西蕾年轻许多的女人。这一次,弗雷德里克主动提出了拒绝。恼怒的黛西蕾用一首极富讽刺意味的小歌予以回应。

太有意思了吧?我们是一对吗?

我终于回到地面,你却悬在半空上。

小丑进场。

我们认为黛西蕾一定感到十分挫败和失望,而且内心燃烧着旺盛的怒火。舞台上下的许多表演艺术家,用千奇百怪的方式表达着黛西蕾的情绪。评论家对这一段演出的看法,几乎无一例外地予以赞赏,却对小丑的表演部分表示了些许困惑。

桑德海姆认为,这首歌曲意在表达遗憾与愤怒,而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似乎更说得通。小丑进场是一种戏剧性的表达手法,意思是说,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就让我们来开玩笑吧”。遗憾与愤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不会觉得遗憾和愤怒呢,而且又是像黛西蕾这样众星捧月的女演员?

但是,我们可以在这段华尔兹节奏的禁欲主义歌词中,感受到更多的分量。当我们只读文字时,会发现这是关于讽刺的经典案例。

其中所表达的情绪,追溯到文字的起源,是希腊语中的“eiröneia”一词,可宽泛地理解为“假装”。它逐渐演化成一种情绪特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独有的修辞手法

引用典故可以增加说服的分量(赢得思想的胜利)(4)

在语言和文学中,讽刺手法将一个过程或一个实体的属性描述成与其截然相反的样貌。具体的例子包括皇帝的新装,雷鸣般的沉默,最大的小城,盘踞着的响尾蛇的平静与安宁,步兵格斗的“碰触”。

在天体物理学这个充满威严气概的学术领域,讽刺手法原本毫无立足之地,而我们却能在无尽的平行宇宙中,看到共存的无尽宇宙。讽刺创造出了全新的意义,它令现实人生的残忍变得诙谐,并对其进行强调和软化

艺术家们在不同程度上将情感转化为他们所理解的讽刺背后的内容,并没有强迫自己走出习惯的个人风格。朱迪·柯林斯的嗓音温暖、甜美,富有爱意。在所有歌唱家中,她塑造了最让人后悔弃之而去的一位伴侣形象。

❑芭芭拉·史翠珊展现出了自己最强有力的音乐风格,她的嗓音和情绪抑扬顿挫,极具戏剧色彩。

❑格雷尼斯·约翰斯的歌喉充满怀疑与愤怒,而朱迪·丹奇则充满了悲哀。

❑卡罗尔·博内特表达出了典型的失望与冷淡。

❑凯瑟琳·泽塔琼斯则利用面部表情和音调上的变化来装点自己的表演。

❑莎拉·沃恩为这段乐曲注入了情歌的情调和一丝爵士乐的色彩。

❑法兰克·辛纳屈则犯了性别上的错误。

只有格伦·克洛斯一人找对了路子,从一而终,毫无差池

引用典故可以增加说服的分量(赢得思想的胜利)(5)

《创造的本源》一书的作者爱德华·威尔逊认为,她的表演是完美无暇的。她站在麦克风前的举止,冷静而直立的姿态,带有讽刺意味的微笑,无不说明她是一位临近中年、知书达理又极富智慧的女性。

她失望、愤怒,甚至有些听天由命、自暴自弃,但仍然怀有一点点希望,觉得事情有可能朝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发展。

整场演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存在于微妙的举手投足间。“小丑”这个词的口齿发音,既谨慎又略带强调,每个音节都吐露清晰。黛西蕾这个人物极富悲剧色彩,但克洛斯的表演充满文明风范,为其悲剧性增添了一股力量。

你不喜欢闹剧?

恐怕是我搞错了。

本以为你会想要我想要的,

对不起,亲爱的。

可小丑在哪里?小丑进场。

不必麻烦,他们来了。

愤怒、嫉妒和报复都是动物性的情绪。数千万年前,这些情绪就已经是我们祖先下丘脑和其他情绪控制中心所具备的本能反应。

讽刺则与此不同。讽刺只属于人类,是大脑活动的产物,它平静而温和,是在语言创造的社会环境中,由文化进化塑造而成的。

为了对动物性情绪进行解释,我们必须以生物学为主导,人文为辅。而如果想对讽刺进行解释,科学与人文的位置则要颠倒过来

注:以上内容来自《创造的本源》

引用典故可以增加说服的分量(赢得思想的胜利)(6)

社会生物学鼻祖爱德华•威尔逊在《创造的本源》一书中,以恢弘的视野、跨学科的功力,提出了一个宏伟的命题:重振哲学。

书中有着更多的跨学科交叉,不局限于人类自身的历史观,个性鲜明的立论足以从不同角度启发读者。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向我们阐释了创造的本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创造如何产生、如何繁盛这一问题,把对科学的理解融入了人文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