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403是国审品种(每周试玉302)(1)

前 言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307):2022年第三十七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江玉403是国审品种(每周试玉302)(2)

留守儿童画月

胡传胜(安徽)

玉盘高挂九霄天,又照家山人不眠。

儿女可怜痴画月,画来画去总难圆。

江岚点评:三四句读来令人心酸。就诗的手法而言,非常高妙,成就了一首好诗。但就现实而言,弱小的儿女不仅是可怜的,而且是无奈的,因为冷酷的现实不是他们一支稚嫩的画笔能够左右的,别说画不圆,即便画圆了又能改变什么呢?所以令人为之心酸。

张庆辉点评:“月圆人不圆”之叹,本不新鲜,但以“留守儿童画月”出之,情景上就进一步具像化了,故,只觉贴切而不觉陈旧。“又照家山人不眠”略泛,或可以更具情态的表达易之。

沈利斌点评:前二句看似寻常,但一个“又”字,既见儿女别父母之久,又见思父母之深。三句转而点题,稍觉“可怜”“痴”用意略多。结语“难圆”双关,平实中蕴情丰厚,感人至深。

背 夫

贾建明(四川)

手杖蓑衣溪谷间,通天鸟道白云环。

夕阳侧畔如弓影,翘起沉沉一座山。

江岚点评:背夫应该是山高路陡的四川当地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平原地区是见不到的。一二句写景甚美,乍读还以为是闲游至此,直到结句,主角才出现,前后对比倍觉山之沉重。此意背夫不能言之,而诗人为之言,也是诗人价值之所在。

张庆辉点评:背夫形象尽在其中,颇有臧克家诗歌《老马》“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的影子;前三句摹形状景甚佳,末句升华本也较好,唯“翘起”欲弄巧,反轻佻了,不若实以“负起”或“为负”出之。

玄武湖荷将尽

苏俊(广东)

全湖裹在绿云中,烧眼偏留数点红。

绝似佳人虽老大,尚矜颜色甲秋风。

江岚点评:立意甚佳。尾句甲字炼得过了,不够自然。

刘鲁宁点评:圆润熨贴。

故乡中秋

李百友(湖南)

了无半点异乡尘,风月今宵倍觉亲。

一样桂华香露下,不劳更忆眼前人。

刘鲁宁点评:笔轻意重,所有的今霄风月,桂华香露,不外乎一个亲字 。

沈利斌点评:中秋诗词,多言思乡思人,既便身在故乡,亦脱不了相似寄寓。而此诗前三句与众不同,自有欢愉之意。尾句“不劳更忆”则说明昔年中秋有所“忆”,此句聊聊7字,皆具虚与实、今与昔、哀与乐,愈读愈觉其妙。

避疫蜗居观古人山水画册忽感地震

郭定乾(成都)

疫疠天灾不尽愁,年来况是阮囊羞。

三山五岳无由到,只把丹青作卧游。

江岚点评:卧游丹青本为雅事,而在疫情之下却变成一件无奈的事情了,一叹。

中秋望月(新韵)

马爽(黑龙江)

酒盏倾空夜渐阑,今宵无计可安眠。

倚窗醉语约明月,不在家山不许圆。

江岚点评:古今诗人写中秋者多矣,名篇也不少,今人若想翻出前人之藩篱,必须仔细观察,精心构思,找到新的角度。这首诗应该说做到了。

中秋至友人

李树喜(北京)

同时不同地,相隔三千里。

一月挂天边,晴光自可取。

莫因孤独悲,或为团圆喜。

把酒又谁何,诗情未能已!

张庆辉点评:颌联阔大见器局,尾联应付入俗套。

壬寅中秋感怀

李明科(安徽)

草虫声细细,庭树挂银盘。

一掬清光满,三更玉露寒。

骨疏行步缓,胃冷吐诗酸。

兄弟分居久,视频今夜看。

张庆辉点评:“骨疏行步缓”写实颇生新,未见前人有此表述,好;“胃冷吐诗酸”隐有言外意,得聂绀驽趣味;“分居”似未若“离分”。

童年竹枝词

范东学(湖南)

飞虹每见必欢呼,惬意非惟景致殊。

总角相邀三五个,提篮野外采蘑菇。

张庆辉点评:逻辑上关合得好,处理颇为细腻,为何“必欢呼”?为何“非惟景致殊”?后二句从容作答。全篇得绝句真趣。

白露夜有作

陈仁德(重庆)

新雨连宵洗茂林,已凉天气满庭阴。

为看月出徘徊久,难免秋来感慨深。

酒肉朱门宜掩鼻,瘴烟黑幕每惊心。

于无人处低吟去,玉露凋伤夜色沉。

张庆辉点评:整体较浑成,景情相洽;虽有“感慨深”作引,然第三联于一派秋意中,即跳至社会时事,如此承转似非上策,不若续以景语喻之,或更浑成;“酒肉朱门”句,意旨稍熟稍泛。

龙水峡地缝

冉长春(达州)

夹缝中间不可行,天公那舍得光明。

谁知向是绝人处,总有青青小草生。

刘鲁宁点评:见到青青小草,或许是一丝感动,或许是一丝感悟,都很有滋味。

壬寅中秋

卢贤德(青海)

灾祸袭人无暂闲,山洪地震又新冠。

居家休说办公易,羁旅徒伤行路难。

目断远云鸿已逝,梦回故里鬓将残。

披襟直欲放风去,大白高呼作核酸。

刘鲁宁点评:这是一个特别的中秋,很幸运,有人用诗记录了它。

壬寅中秋之夜在重庆武隆仙女山赏月

杨逸明(上海)

登高今夜抚栏干,渐近婵娟渐觉寒。

月洒雪辉千岭湿,风吹霜鬓几丝残。

珠玑吐出殊非易,李杜吟来竟不难。

欲得清词和丽句,远离楼厦上峰峦。

刘鲁宁点评:从通篇的清寒中,读出了淡淡的暖色调。这不是诗人的刻意安排,而是诗心使然。

苏幕遮·壬寅中秋赏月

安全东(四川)

露团圞,香宛转,玉镜腾空,万里纤云卷。水样光辉莹自满。望处楼台,隐隐来天半。

夜何其,星暗转。尘劫交加,迷了多情眼。如此江山寒不觉,独倚危阑,发尽千般愿。

刘鲁宁点评:上片造景,境阔;下片生情,意长。

瞻毛泽东杨家岭故居

李增山(北京)

寒窑作帐主风尘,旧物睹来仍可亲。

如豆灯花默无语,终宵遥忆未眠人。

沈利斌点评:全诗只在故居着笔,以平凡意象造就不平凡意境,远胜于在诗中堆砌大量事迹。“仍可亲”“默无语”“终宵遥忆”等语,语句平易而更能感人。

见工地多为中老年工友

张凤军(北京)

拔地楼群节节生,霜丝每见架间行。

青春多少商潮里,唯剩几人当苦丁。

沈利斌点评:此诗叹中老年工友之艰,对社会某些现象有所感慨和担忧。诗写现实题材而用语凝练,笔力不俗。结语点题,但惜未能再深入一层。

西江月·秋思

高东霞(黑龙江)

不待香浮丹桂,已惊叶下疏桐。菊兰泣露渐秋浓。怅此清音谁共。

远信空随流水,残笺付与西风。长天雁去望云重。莫道芳华如梦。

沈利斌点评:此作风格柔美婉转,语、意皆近古人。全词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上阕着意在“秋”,“待”“惊”“泣”“怅”皆有“思”意。下阕着意在“思”,而又处处蕴有“秋”意。

本期嘉宾简介

嘉宾排名 论齿为序


江玉403是国审品种(每周试玉302)(3)

江岚 1968年生,河南信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论硕士,曾供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现任《诗刊》编辑部副主任,《中华辞赋》副总编辑,《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著有旧体诗选集《饮河集》《相映集——六人诗词选》等。

江玉403是国审品种(每周试玉302)(4)

张庆辉 1970年生,重庆云阳人,定居云南昆明,《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曾任某都市报评论部主任,现自营传媒公司。爱诗词,好交游,性旷达。

江玉403是国审品种(每周试玉302)(5)

刘鲁宁 网名老刘茶舍。《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策划委员,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江玉403是国审品种(每周试玉302)(6)

沈利斌 浙江湖州人,1982年7月生。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自辑有《月影轩诗词》。


审核/小楼听雨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