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一个内地的写手来看我。酒足饭饱之后,按照惯例,应该带着他去欣赏本地的名胜古迹——汇宗寺。

进了汇宗寺的大门,还没等我来“演说”,就见一个当地的导游带着一大帮游客闯了进来。导游的话筒比我的声音大,只得让写手朋友听她的了。没想到,这个导游介绍了汇宗寺的历史没有几句,便介绍起古建筑上的“五脊六兽”来,而且这位导游把古建筑上的“兽”弄了很多张冠李戴的故事。比如,将“五脊六兽”与“龙生九子”混合了起来,让我的写手朋友忍俊不止,也让我这个“地主”颇觉难堪。

现在想来,在这里发一篇文,来简单地说说这些个“五脊六兽”和“龙生九子”的事情吧。

五脊六兽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大概是指人闲的不知该干什么好。也就是百无聊赖的样子。

而真正含义上的“五脊六兽”是古建筑上的名称。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五脊”。

中国的古建筑,除了像天坛一般的圆形或是不规则建筑外,都是长方或正方形建筑。那么,就像下图一般,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五脊六兽有啥讲究(你知道五脊六兽)(1)

正脊两端一般设一对吞脊兽。最早的时候,这个吞脊兽是海龙王的九子之一。因为它好戏水,而古建筑又都是土木结构的。于是,人们把它放在了那里,希望它能够帮助灭火。但又怕它贪得无厌地吞下整条正脊,就像游戏里的“贪吃蛇”一样。于是,姜子牙便用一把宝剑将它插在那里。后来,人们把龙的九子之一的螭吻放在了那里,形成了现在的形制。故宫太和门和元上都出土的螭首就是这个东西。

五脊六兽有啥讲究(你知道五脊六兽)(2)

螭吻

五脊六兽有啥讲究(你知道五脊六兽)(3)

排水的螭吻和正脊上的螭吻

但垂脊末端上的小兽则是多少不一的,封建社会礼制严谨,不同用处的建筑,垂脊上小兽的数量不同。人们统称这些小兽为“六兽”。比如,故宫太和殿上一条垂脊上的小兽就多达十一个。除了最前面的骑鹤仙人之外,后面依次为:鸱(chi)吻(也有人说,此处是龙)、风、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ni)、狎鱼、獬豸(xiezhi)、斗牛、行什。

五脊六兽有啥讲究(你知道五脊六兽)(4)

而皇后的宫殿则是九个。王公们的是七个。官府的是五个。到了地方上的大多为三个。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排在第一个的骑鹤仙人。相传,战国时期的齐緡王兵败后,被追兵紧逼逃到了江边。但他无法渡江。危难之时,来了一个大鸟。齐緡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保住了性命。于是,就把齐緡王骑鸟的雕塑放在了第一位。表示腾空飞翔的寓意。另一个传说是,姜子牙封神。姜子牙封神完毕之后,却忘了他自己。无奈之下,他当了骑鹤仙人,坐在垂脊之首俯视着那些进入宫殿的诸神。

鸱(chi)吻:在前面已经介绍,在这里不加赘述。

凤:雄凤雌凰,统称为凤凰。相传是百鸟之王。

狮子: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

天马:有天马行空、傲视群雄之意。

海马:也就是落龙子,是忠勇吉祥、畅达四方之意。

狻猊:能吃虎豹之兽,也就是龙的第五个儿子。

狎鱼:海中怪兽,能喷水,有灭火之意。

獬豸:独角兽。有很高的智慧,善于辨别人间的是非曲直。有镇邪之意。

斗牛:即为镇水兽,有镇宅之用。

那么,龙的九个儿子都是谁呢?

长子囚牛:喜好音乐,蹲立于琴头。

五脊六兽有啥讲究(你知道五脊六兽)(5)

囚牛

次子睚眦:嗜好杀戮。常在刀剑的吞口之处。成语“睚眦必报”指的就是它。

三子嘲风:喜好冒险和观望。殿台之角上的神兽就是它。

四子蒲牢:喜欢大吼。一般,钟上的提梁纽就是它。

五子狻猊:上面已经介绍过了。

五脊六兽有啥讲究(你知道五脊六兽)(6)

(龙生九子图)

六子霸下:即赑屃。即为驮石碑的那个神兽。

七子狴犴:好诉讼。古代公堂之上两侧有它的画像。

八子负屃:身似龙,好斯文,盘绕于石碑顶端。

九子螭吻:前面已经介绍。

这些“五脊六兽”和“龙生九子”很难记。但你知道了它们的用途,便好记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