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上周末,开心爸爸和开心妈妈在家里面看完了最新一期《乘风破浪的姐姐》。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1)

时间过得很快,这已经是这些姐姐们的第二次公演了。

相比较前几次公演的各种反转各种新鲜,这一次的公演显得平静了许多。但因为这次公演的背后代表着有4个人要离开这个舞台,所以,姐姐们还是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气,给大家展现出了最好的自己。

上场的8个组表现其实都很好,有不少姐姐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能找到新的突破点,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比如可以流利开始rap的雨琦姐姐,比如一言不合就劈叉的吴昕姐姐,比如全员自己写rap词的蓝盈莹组,再比如动情演绎让大家感同身受的孟佳组。

说实话,看着表演最后采访时,孟佳满脸泪花的样子,好像心中最柔软的那个地方被触动了。

孟佳的样子,像极了那些被爸爸妈妈用“预设教育”长大的孩子啊!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2)

孟佳和王霏霏的处境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是以姐姐的身份来参加《乘风破浪姐姐》,按理说应该是是和别的姐姐一样的标准,但是之前女团成员的经验,还是让她们承受了更多更大的压力,观众包括现场指导都会不由自主的对她们严苛起来。原因很简单,她们之前就是女团成员啊,她们接受过专业训练啊,她们本来就应该比别人表现好啊……

于是排练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一个转身后的动作没有站稳,杜华老师就敏锐的发现并且直接点了出来:“这有点让人不能接受了,毕竟她是专业的,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对此,孟佳的回应是:“(如果对我)期待值很高的话,代表我要比她们更加努力”。

虽然她是这样回应的,但情绪的低落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有了金晨和张含韵连番安慰的镜头出现。

站在她的角度上真的太委屈了。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3)

就拿这个节目来说,本身实力比较差一些的姐姐们,想要获得大家的支持,其实只需要有一点进步,在自己之前的舒适圈稍微走出一点就好了。毕竟是从零开始,每向前一步都是对过去自己的超越。而且大家对她们的宽容度也很高,就算是有些难度大的动作做不到,也会有人说:“人家XXX又不是专业唱歌跳舞的,现在比起以前已经是很强了。”

而孟佳呢?

作为一个从1开始的姐姐,她在表演上要承受的压力确实是很大,只要不够惊艳,在观众和评委的眼中就是“平平无奇”“没有自己的特色”,她不仅需要在动作表演上付出诸多的努力,还需要另外寻求差异点,这样才能满足观众心中对她们的要求。

就现在为止的几次公演中,孟佳的表现真的是可圈可点啊!无论是唱还是跳,都像是她的名字一样,很“佳”。比起其他姐姐来说真的是强了不少,但可惜的是,到了最后能够爆的还是别人。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4)

委屈不委屈,心疼不心疼?

什么是预设教育

张含韵接受采访时候,说的一段话就非常中肯:

“我觉得孟佳她们从小就接受系统性的培训,就好像要把她们打造成一个不会出错的“巨人””;

“她们压抑自己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她现在也不会去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这种不会哭泣的孩子更应该被心疼”。

一句话说出了问题的本质。

在所有人的心中,孟佳的人设是“经受过专业的训练”,“什么都应该比别人强”,“稍微有点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不能接受”,“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是没努力”。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5)

在这个人设的要求下,孟佳的一举一动都像是被放在了闪光灯下,被放在了放大镜下,稍微有一点做不好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并且被无止境的批评。作为明星想要成名确实是应该承受很大的压力,承受很大的非议,但是像这种基于预设人设的压力,真的是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一方面,这本身就是一个综艺节目,所谓的成团大家也都是以娱乐的心态来看待的,而不是真的以像韩国女团的标准来要求她们。对别的姐姐是这样的要求,对孟佳也应该一样。

另外一方面,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是要成一个团,一个有着各种各样独特性格以及识别度的团圆,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找出一堆唱跳俱佳的尖子生,大家有着差不多的实力就好了,没有必要非要求其中某个人一定要超越别人很多。

所以说这样的预设人设,对孟佳们真的是一点都不公平,也不友好。当然如果这种预设教育放在孩子们的身上,影响就更加大了。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6)

所谓的预设教育,其实就是爸爸妈妈们提前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人设”,并且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用这个人设来要求他们。

这个人设的由来其实根本没什么依据,就像是很多学霸家庭的孩子,就被要求学习成绩要好,毕竟他们的遗传基因很强悍,而且爸爸妈妈也能够创设出一个最适合学习的环境,有什么不会的爸爸妈妈也能够直接上手帮助,并且提供一些最精准的指导;还有一些爸爸妈妈们是运动健将的孩子,就被要求在这项运动中也应该有很强的天赋,至少比平常人要强不少,并且能够取得和爸爸妈妈差不多的成绩。

实际上呢?

学霸家庭的学霸孩子经常可以见到,但爸爸妈妈是学霸孩子是学渣的情况也经常见。开心爸爸的一个朋友,他和妻子都是985硕士毕业,两个人都是外企高管,妥妥的人生精英,结果儿子刚上小学,成绩就一直在倒数,为了帮孩子提升成绩,他们两人真的是钱没少花效果却很差;还有爸爸妈妈是运动健将,孩子在这个项目上完全没能力的也很常见。像著名的球王马拉多纳和贝利,他们的孩子在足球方面也并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天赋,别说和爸爸水平相当了,连一个普通的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要求都很难达到。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7)

这其实都很正常,也很常见,毕竟不管是学习还是天赋,这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真的只能是事倍功半。

预设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们之所以会用预设教育来指导孩子,一方面是想给孩子一个高的标准。

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就是这个道理。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就算是日后没能达到,也可以得到一个中间的结果,而如果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在中间的话,最终可能只得到一个偏下的结果。

道理是没错的,实施起来一个拿捏不好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个预设的目标如果太高,超过孩子能力的话,一旦做不到就会很明显的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影响到他们对自我的深度认知,以后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唯唯诺诺的认为自己有太多缺点,认为自己哪哪都不行;如果预设的目标太低,孩子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话,也就失去了目标本身的意义了。而且孩子还会因为完成的轻松,而产生自大的情绪,从而影响日后的学习生活。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8)

另外一方面,预设教育更多的是爸爸妈妈育儿焦虑的体现。

实际上,预设教育更多的是爸爸妈妈本身的育儿焦虑,然后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畸形产物。所谓的育儿焦虑其实很常见,孩子早上稍微起的晚了点,爸爸妈妈就觉得孩子这是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是以后要放弃自己的先兆;孩子哪怕有一次成绩不理想,爸爸妈妈就像是天塌了一样,如临大敌,并且把这件事情翻来覆去不断的提醒;孩子稍微表示出自己有点不懂,爸爸妈妈马上就着急着给孩子报班请家教等。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过类似的表现,看上去好像是很在意孩子,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在意孩子的成绩变化,实际上体现出来的却是爸爸妈妈本身的焦虑。实际上爸爸妈妈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越是焦虑的爸爸妈妈,越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预设教育的怪圈

最后我们来看看,如何才能帮助孩子走出预设教育的怪圈。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开心爸爸这里所说的独立,更多的是指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人生,而不应该像一个傀儡一样,完全为了实现爸爸妈妈的梦想,完全为了缓解爸爸妈妈的焦虑而努力。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9)

孩子只是孩子,不要担负爸爸妈妈未完成的期望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虽然说爸爸妈妈都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都想让孩子能够沿着自己趟出来更加轻松的路走,并且寄希望于孩子能够顺便完成自己,年轻的时候非常想做到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做到的事情。

如果孩子愿意接受这份期望,并且愿意为之去努力奋斗的话,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也不想去做的话,爸爸妈妈也没有必要去强逼孩子,作为父母,一个听话的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孩子固然好,但一个能成为更好自己的孩子,会更加成功,不是吗?

孩子只是孩子,战胜过去的自己更为重要

作为孩子,肯定少不了要和别人相比较,就算是自己不去比较,也挡不住会被爸爸妈妈拿出来去比较。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10)

其实开心爸爸觉得,适当的比较是可以的,但过分的比较就没有必要了。毕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无论是生理心理的发育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对于某件事情的熟悉程度也是千差万别,仅仅用一个维度来比较他们,未免有失公允。

最好的方式还是自己和自己相比较,能够战胜过去的自己,相比较于以前,能够有一个较大的改变,这本身就是进步。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无需爸爸妈妈去掌控

最后就是爸爸妈妈还是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荡,去体会,而不是像一个直升机一样,一直在孩子脑袋上方盘旋,一旦某件事情做的不如自己心意,就会马上降落下来,对孩子大加指责。

一方面过分的掌控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探索的能力,什么事情都本能的依靠爸爸妈妈去解决;另外一方面呢,过分的掌控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11)

最后

其实预设教育在我们身边很常见,但很多爸爸妈妈却不自知,而很多孩子也是被这样要求着,被心疼着长大。

真心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看看这篇文章,给孩子一个更加科学的,更加符合他们成长规律的预设目标,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孟佳复活感言(你以为我在心疼孟佳)(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