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青年们(缅怀当代词坛39)(1)

张藜,生于1932年10月17日,卒于2016年5月9日,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曾用笔名:钟子玉、桦成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会员、《词刊》编委、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张藜老师与乔羽、阎肃老师并称当代词坛上的“三驾马车”,与词作家阎肃老师齐名,他饱经风霜,历尽艰难困苦,创作了无数广为流传的经典词作,词作有1700多首;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他的名字并不熟悉,他谦虚谨慎、低调律己、作品高产,虽重重磨难,但他对生活仍充满着希望,充满着正能量。

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青年们(缅怀当代词坛39)(2)

1932年,张藜在大连出生,从小生活困苦,日本侵占大连后,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受尽磨难,当时,曾遭到过日本鬼子的迫害和毒打。1948年,张藜考上了鲁迅艺术学院,那年他16岁,从此以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解放后,在1957年的秋天,他被调到吉林歌剧院工作,当时整风运动遍及全国,张藜性格直爽,因给院里领导提意见,而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一年后,重回院里,因和领导意见分歧,又被冠上"反革命"的帽子。1962年时,他又被下放到农村,这一次时间很长,长达十几年。1978年,党中央整治冤假错案,张藜平反,调到了北京中央民族乐团,之后,张藜开始了歌词创作,几经磨练,几经失败,几经苦难,几经淬炼,最后成功。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张藜老师来说,正是因为他在农村住牛棚、吃糠菜的艰难困苦环境下的磨练,使他的生活才这样厚重,语言才这样丰富多彩,对人生的认识才这样幽远深刻,他的歌词才这样的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张藜老师创作生涯有五十年之久,当中,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比如《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久别的人》、《山不转水转》等等,这些歌曲深受大家的欢迎,在我们的生活中广为传唱,已成经典。

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青年们(缅怀当代词坛39)(3)

这里,我们主要谈一谈张藜老师创作《我和我的祖国》的背景和过程。

《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经典之作,作曲者是秦咏诚,作词是张藜,演唱者是歌唱家李谷一。这首歌曲激情澎湃、感情真挚,旋律明快动人,充分表达了人民对我们伟大祖国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1984年,作曲家秦咏诚给了张藜一张歌谱,让他写词,他揣摩很久,没有头绪,索性放下。一天清晨,张藜推开窗户,精神气爽,抬头眺望,旭日东升,山川秀丽,田野辽阔,如诗如画。张藜被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而感染,情不自禁他想到自己走过的路,尽管曲折,但毕竟都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愫油然而生:“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找到感觉后,一发而不可收,接着写到:“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旋律舒展、优美的歌曲从此便诞生了。

同年秋天,经作曲家秦咏诚的引荐,张藜结识了歌唱家李谷一。李谷一被张藜老师的生活经历、追求事业的执著以及他的精美炙热的歌词深深打动了。此后,李谷一连唱了张藜写的十几首歌,其中《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一下子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歌词如下: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你用你那母亲的温情

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那海的赤子

海是那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

我就是笑的漩涡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分享海的欢乐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永远给我碧浪清波

心中的歌

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那些青年们(缅怀当代词坛39)(4)

张藜老师的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即“离曲能诵,谱曲能唱;文采流畅,炼达不涩;广易流传,回味无穷;扬诗之情,含戏之谐;俚语俗风与歌诗之美并存。

张藜老师离开我们已有六年了,但他的人格魅力,谦虚敬业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2022年的新春即将到来,让我们在缅怀张藜老师的同时,再一次高歌《我和我的祖国》,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