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高适的律诗,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签》评价颇高:

盛唐名家称王、孟、高、岑,独七言律祧孟,进李颀,应称王、李、岑、高云。

在七言律诗这个范畴里,胡震亨认为高适和王孟岑参都是盛唐诗人中的佼佼者。不过另一位诗评家胡应麟就不这样看,他认为高适的诗最佳处在其歌行体和五律,七律已经堕入中唐之风。

还有人批评高适和岑参:”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 ”,作诗如同“活板印刷”一样,简单说,就是公式化。

在学习高适的律诗以前,我们先看一下高适的生平,然后再讨论下,古人说的有没有道理。

一、高适其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他的祖父高侃是唐高宗时的名将,封平原郡开国公。到了父亲这一代, 家道中落,高适小时候家里就比较贫困了。开元23年参加科举落第(他的好友李颀在那一年及第)。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高适见到了杜甫和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三人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间客游。

二、高适与李白杜甫

当年一起客游梁宋的三位好友,后来渐渐变得亲疏不同。上面说过,李白跟随永王李麟起兵后,被认定为叛乱,平叛的唐军首领就是高适。李白被下狱后,曾经写过一首诗给高适,诗序中说:

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送之。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云: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但是据说李白被定罪时,高适并不念旧情,还是郭子仪说情李白才被轻判至夜郎流放。这首诗中写到”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李白和高适的友谊之船似乎已经翻了。

高适接任蜀州刺史的时候,杜甫还去看望过他,高适事后写过一首诗给住在成都草堂的杜甫,可见二人虽然地位悬殊,但是关系一直不错。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杜甫所依附的严武接替高适镇蜀以后,第二年就去世了。杜甫原本准备去找高适,没想到不久高适也去世了,杜甫还写过一首《闻高常侍亡 》: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假如高适的生命再长几年,也许杜甫不至于死在颠沛流离之中。

论述唐律的特点及影响(高适破解了七律公式)(1)

三、高适年五十始学诗?

《苕溪渔隐丛话》转录《东观馀论》说高适五十才开始学诗,这种说法在其他诗话中也见过:

高适年五十始学诗,亦遂名家,非才本绝人,莫能尔也。

在高适五十以前已经诗名远播了,否则也不会被张九皋举荐,相信李白杜甫也和他玩不到一起。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还记载了这个著名旗亭赛诗的故事: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乃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集异记》是唐德宗贞元前后薛用弱所作,这个故事中的三个人是直到今天都如雷贯耳的名字。按照薛用弱的说法,开元年间,这三个人就很有名了。

高适以边塞诗出名,他的很多作品也写于五十岁以前。《旧唐书》中记载高适二十岁才开始重视学诗:

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

因为科举的原因,唐人不学诗如同今天学生不学英语差不多,所以说二十以前不学诗可能是对于作官没有兴趣吧。韦应物作官是”门荫补右千牛“,韦应物可以凭借祖先功勋做官,高适可没有这个条件。要想作官或者有发展前途,读书人还是要去考进士的,考进士必须学格律诗。

论述唐律的特点及影响(高适破解了七律公式)(2)

四、高适七律 被批评是活板印就

高适的这首《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被人批评太俗气,套话太多: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元方回《瀛奎律髓》批评说:”中四句指士俗所尚“。如果看不太懂,再看看

叶燮《 原诗》的解释就明白了:

高岑五七律相似,遂为后人应酬活套作俑 。如高七律一首中,叠用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白帝城;岑一首中叠用云随马、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语一意。

高岑五律,如此尤多。后人行笈中携广舆 记一部,遂可吟咏遍九州,实高岑启之也。总之以月白、风清、乌啼、花落等字,装上地头一名目,则一首诗成,可以活板印就也。

叶燮和方回批评的意思是,高适与岑参两个人作诗常用套话,用今天的话解释类似于”公式相声“。后来的学子带一本地理书,就可以吟遍天下了。这都是高适岑参带来的恶劣影响。

岑参的这首诗也可以比较一下,注意今天《奉和相公发益昌》的版本第三联与古人略有不同:

相国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高适这个作诗的公式就是:地名 月白、风情、乌啼、花落等等。咱们也试一试,例如:秦淮河畔花初落,朱雀桥边月渐升。又如:夫子庙前明月好,秦淮河上画舟轻。

岑参的公式是:时间 动词 地名 主谓宾短语。我们也来试试,例如:朝辞白帝猿啼涧,暮至江陵客忆家。

对于我们学诗者来说,这种公式其实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人句法的变化与套路。古人可以批,我们还是多一点敬畏之心,想学会了再说。

论述唐律的特点及影响(高适破解了七律公式)(3)

五、高适五言律 只如说话

高适的诗以其歌行体古风闻名于世,例如《燕歌行》等,他的格律诗虽然有人批评,但是诗评家各有所爱,观点当然也有褒有贬,各不相同。

例如胡应麟《诗薮》中对高适的五律大加赞赏:

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中说高适五律只如说话,但是极炼、极厚:

钟云:唐人如沈宋、王孟、李杜、钱刘之类,虽两人并称,皆有不能强同处。惟高、岑心手如出一人,其森秀之骨,淡远之气,既皆相敌。五言律只如说话,其极炼、极厚、极润、极活往往从欹侧历落中出。。。。

我们看一首高适的五律:《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起句对仗,点明送别。颔联从唐初诗人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化出。颈联写李侍御目的地:燕支北,和高适的送别之处:秦城。尾联是对于好友的期许,莫要因离别而惆怅,此行正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首五律就如同二人促膝谈心一般,正是《唐诗归》评价的”五言律只如说话“,而且”极炼、极厚、极润、极活“。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非常厚重,颈联转景,尾联”离魂莫惆怅“转意,都是”活“处。五言诗本就精炼,整首诗圆转活润,一气而下,末句收尾振起。

论述唐律的特点及影响(高适破解了七律公式)(4)

六、高适律诗对仗善于用虚字

明谢榛《四溟诗话》中说高适对仗中善于用虚字:

律诗重在对偶,妙在虚实。子美多用实字,高适多用虚字。惟虚字极难,不善学者失之。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虚字多则意繁而句弱。

可以看一首他的七律《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律诗重在对偶,是指中间的二联。古诗中的实字多是指名词,可见的景物都是实字,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等是虚字。

例如中间二联的,如、若、已羡、犹思都是虚字,城头残月中,城、月都是实,头、残是虚字,但是城头、残月、磻溪老、塞上翁是组合名词,也都可以看作实。

声、势是名词,但是看不见摸不着,有人认为是半实。垂竿是动作,体道是心理活动,竿是实,道算是半实。垂、体是动词虚。

诗中多用实词,更有画面感, 例如”积水连山胜画中“眼前是一幅画面;”为问边庭更何事“虚字多,就有点烧脑。

论述唐律的特点及影响(高适破解了七律公式)(5)

结束语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古人说高适的律诗是”活板印就“未必过于苛刻。对于新人来说,其实这正是一窥门径的机会。按照古人招法效仿便如书法临帖一样,临帖以假乱真后,再探讨自己的风格是正常的学习方法。

结束时,就套用高适岑参的律诗公式作一首七律吧。 《鱼山远望》

云过风清一扫空,青峦碧水画图中。栈桥飞雪千层浪,琴岛横竿一钓翁。

黄海遥看舟似蚁,鱼山独坐月如弓,万家灯火黄昏里,游子摩肩兴未穷。

观唐习律21 李白其实是个格律诗高手,只是不愿多作而已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一首诗道破 项羽原来是不敢过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