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曾看到过这样标题的新闻“男子地铁站内晕倒抢救无效离世,死因为猝死”、“乘客突发心脏病去世:地铁配AED不该这么难”。每当此时,我们就会忍不住想到“假如抢救再快一点,或许他们就有生还的可能。”

一、心源性猝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早期表现常无典型性,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等表现的突发性疾病。诱发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为心室颤动,即通常所说的心律失常。一颗正常跳动的心脏,跳动节奏由窦房结主导,电流信号从此处发出,沿传导系统刺激心房、心室收缩,心房将血液挤压至心室,随后推动血液向主动脉和肺部动脉流动,心脏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跳动60—100次,称为窦性心律。

aed的使用(你必须知道的AED)(1)

而当心室肌细胞出现快速而不规律的收缩,颤动频率高达每分钟约250—600次,导致心室无法向动脉泵发血液,此时,即为心室纤维性颤动。引起室颤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两类。心源性室颤常见的原因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非心源性室颤的常见原因有麻醉和手术意外、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触电、溺水及药物中毒或过敏等。要让心律重新恢复正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心脏进行电除颤。

aed的使用(你必须知道的AED)(2)

室颤心电图特征

据报道,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约为 54.4万。而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外的公共场所,其高发地点主要有公共运动场所、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其中80% 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是由室颤所引起的。因此,院外心脏骤停的抢救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

2015 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的生存链中强调,早期呼救、早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除颤等急救措施对提高 OHCA 患者的存活率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在1 min 内实施CPR,3—5 min 内进行AED 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达到50%—70%,在此之后,每延迟1min,其生存率就会降低7%—10%。由此可见,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仅为5分钟,这使得抢救条件变得苛刻、抢救难度巨大,而正确、及时的CPR以及AED设备的配套抢救方法,则能使患者从死神手里抢过这黄金5分钟。

二、AED,你了解吗?

室颤时,如果对心脏施入一注脉冲电流,令紊乱的心肌细胞去极化,就能停止当下异常的心律,使窦房结重新发出正常的电流信号。AED的作用,就是注入那一剂关键的脉冲电流。

首先我们采访了各个专业的一些同学,来看看同学们对AED了解多少吧!

1、你是否熟悉AED的使用方法?

“非医学专业同学”

@玻璃心本心

之前曾经听过相关讲座,还记了笔记,但时间太长了,只记得要插上电源,拿出两个像熨斗一样的东西,对着心脏病患者的胸膛,按电极开关进行电击。

@想吃冰淇淋

在看日剧《将恋爱进行到底》的时候,有男女主在路上用AED急救心脏病患者的片段,大概是先查看患者的情况,如果患者神志不清,就取最近的AED机,开启电源后,取出两个带手把的电极,间隔3秒的样子,有节奏地按压患者的胸部。

@小蜗

我只停留在知道它是一个急救设施,外观是一个箱子,使用需要插电,其他不太了解。

@番茄酱子酱

在军训的时候,听专门去参加急救培训的同学讲解过,但具体怎么用已经忘了,方肇周体育馆里就有AED。

@Live

不熟悉,甚至没听说过这个缩写。

“医学专业同学”

@陈同学

大二的急救课程中有专门介绍过CPR的步骤和AED的使用方法,AED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仪”,这个仪器非常智能,本身的目的就是让非专业人士在紧急情况中也能操作,所以只要开启电源后,按机器操作提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皮肤上,机器就会自动检测是否需要进行除颤,后续操作也是按提示做即可,需要注意除颤时,患者周围的人群应远离。

@葱

我们开过BLS基础生命支持的课,里面有个步骤就是拿AED进行急救,老师说现在的AED操作都是很简单的,只需要打开电源,然后按照提示把贴纸贴在身体的相应部位就好。我们学校仙林和鼓楼校区都有AED,南京每个地铁站也都有。我觉得学会使用AED非常重要。

2、面对紧急医疗情况你会怎么办?

先大声询问周围是否有专业的医生或护士,如果有,会喊他前来帮忙并协助,同时拨打120;如果没有,会运用现有的急救知识对病人进行简单急救,并同时让周围的人赶紧打120。

@小蜗

我会立刻!马上!打120。

@番茄酱子酱

先让人打120,然后让人群散开,保证空气流通,如果是心脏病患者,我会打开微信小程序“除颤仪”,查询最近的AED机,进行后续急救。

@Live

先叫120,再问问附近有无医疗相关专业的人来处理。

主要还是CPR心肺复苏,在进行该操作前应确认现场环境的情况,保证患者和施救者的安全,随后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如果消失则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整个操作遵循ABC原则,即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Circulation循环即胸外按压。首先要将患者气道开放,检查有无异物堵住,然后按照三十次胸外按压、两次人工呼吸进行循环施救。开始前若身边有人(专业人士优先)则让其拨打120并寻找周围的AED。胸外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垂直患者胸腔按压,双手掌根重叠,按压位置为乳头连线中点或稍靠下,十指交叉,按压深度至少要五厘米(有可能压断肋骨,但必须这么深),三十次后换两次人工呼吸,每次至少一至两秒,要能看见患者胸腔隆起才是有效的人工呼气。AED到现场后则操作AED,直到救护车到来。

通过采访,我们可以看到,非医学专业同学对AED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的使用步骤存在比较模糊的印象,遇到紧急医疗情况时首选会拨打120,医学专业的同学对AED用法比较熟悉,在面对紧急医疗情况也能主动做出正确、专业的行动。因此,进行AED使用方法的科普十分有必要。

三、AED,怎么用?

先让我们看看AED长什么样。

aed的使用(你必须知道的AED)(3)

上海地铁站配备的AED

我们以深圳卫健委宣传片中的型号为例进行说明:

aed的使用(你必须知道的AED)(4)

它的构造并不复杂,它由两块电极片通过导线与主机相连,使用时先点击电源开关键,将两块电极片准确、牢固地贴在患者胸前相应位置,此时AED会自动检测患者心律,在5—15秒内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室颤,是否需要点击除颤,并给出语言提示。若提示为是,便要再次按动下方的放电按钮,此时,AED就会释放出脉冲电流。

电极片贴放的位置至关重要。一片需要倾斜30度左右贴在整个心脏轮廓外的左上方,即右胸上方偏中,锁骨之下的位置;另一片需要以较为水平的角度贴在心脏轮廓外的右下方,即左胸下方偏外,腋线之上的位置。这样贴放的原因是,要让电流在两个电极之间穿流过心脏。还有,在AED心律检测和放电时,要确保任何人不与患者接触,以防干扰心律分析和被意外电击。

不过,在整个医疗急救过程中,除了AED的使用外,还有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步骤不能忽视。基础生命支持(BLS)又称初步急救或现场急救,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BLS步骤由一系列连续评估和动作组成,包括:

(1)评估和现场安全;

(2)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S)并获取AED;(3)脉搏检查;

(4)胸外按压;

(5)开放气道;

(6)人工呼吸;

(7)AED除颤;

aed的使用(你必须知道的AED)(5)

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示意图

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在叫协助者去取AED的同时,迅速展开心脏复苏(CPR)。

首先,疏散周围围观人群,确保患者环境安全,然后使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急救者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下压深度5—6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之后清理口中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运用仰头抬颏法确保气道开放:将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

紧接着进行人工呼吸: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用自己的双唇把患者的口完全包绕,然后吹气1秒以上,使胸廓扩张;吹气毕,施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病人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以上步骤再重复一次,在建立了高级气道后,每6-8秒进行一次通气,在通气时要不停止胸外按压。

四、AED,在哪儿?

公众启动除颤(PAD)是指在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高、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与公众培训CPR,当发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时,由现场第一目击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使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从而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复苏率和院内抢救成功率。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均开展了PAD项目。

我国AED投放或PAD项目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现状。根据目前的文献数据,平均每10万人中美国拥有700台AED、日本276台,而我国每10万人中深圳17.5台、海口13台、浦东新区11台、杭州5台,我国中心城市AED的配置数量、分布密度和覆盖范围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AED投放的配置要求和操作流程也缺乏统一标准,应用不够规范,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仍然极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以“每10万人配置100—200台AED”为标准,统一制定所在地区AED投放数量标准,向各个地区尤其是院外心脏骤停发生概率较高的人口密集区域投放AED。”

此外,有专家特别强调应将AED的配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加强CPR、AED使用培训,同时,敦促相关部门依法明确AED安装和应用的法律责任问题,推动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或修订。

总的来说,在公共场所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AED,让AED能像灭火器一样得到重视和广泛配置使用,这将是我国公众急救意识普及教育和生命安全保障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起对AED,对公共医疗急救重视起来吧!

来源:南大青年

,